一九四二年一月三日,香港赤柱半岛的黎明被浓雾包裹,连海浪拍岸声都显得沉闷。黛、阿海和小陈藏身于一处被遗弃的渔家船屋,木板的缝隙间透进湿冷的光。昨日的逃亡耗尽了体力,更侵蚀着精神。阿海检查着所剩无几的压缩饼干,小陈靠墙假寐,眼皮却因过度紧张而不停颤动。黛则用一块旧绒布,一遍遍擦拭着那枚碧玉胸针,冰凉的触感让她保持绝对的清醒。
“有尾巴。”阿海的声音压得极低,他透过船屋墙壁的裂缝,指向外侧雾霭中一块模糊的礁石,“半个时辰前就在那儿,没动过,但……太安静了,连海鸟都不落那块石头。”
黛的心微微一沉。影武者(老刘)的人竟然能如此迅速地再次锁定他们?这不合常理。除非……他们身上被留下了追踪的印记,或者,这个跟踪者并非影武者的直属部下,而是更专业、更耐心的“观察者”,如同等待猎物耗尽最后力气的豺狼。
小陈瞬间绷紧了身体,恐惧再次攫住了他。“他们……他们找到我们了?”
“不一定。”黛的目光锐利起来,“如果是大部队,早就围上来了。这更像一个独立的‘眼线’,他在确认我们的状态,或者……在等我们把他引向更重要的目标。” 她想起了“账房”提过的“夜枭”,那种在黑暗中静默观察的生物。
多角度的审视随即展开:
· 黛的视角: 这个眼线的存在,证明他们并未真正摆脱监视。其耐心和隐蔽性,表明训练有素,可能属于“樱机关”或更专业的特高课追踪小队。留着祂,他们的一切行踪都将暴露,任何试图联系残余网络或寻找新出路的努力都将化为泡影。
· 阿海的视角(猎手的本能): 他认同黛的判断。这个眼线必须拔掉,否则他们就是网中之鱼。他开始在脑中规划接近路线,评估潮汐和雾气能提供的掩护时间,计算动手后迅速转移的路径。
· 小陈的视角(挣扎的良知): 他明白必要性,但“清除”一个活生生的人,即使那是敌人,依然让他感到生理性的不适。他试图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现实逻辑来说服自己,但手指仍不由自主地颤抖。
“不能让他再‘看’下去了。”黛的声音冷冽,做出了决断,“阿海,我们动手。小陈,你留在这里警戒,注意其他方向的动静。如果我们一炷香内没回来,或者你听到任何异常声响,立刻按三号预案自行撤离,去南边那个岩洞汇合点。”
阿海默默点头,从靴筒中抽出一把打磨过的、带有放血槽的渔刀,眼中闪过一丝属于昔日海上搏命者的凶光。小陈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只是用力点了点头,握紧了黛留给他的唯一一把小刀。
黛和阿海如同两道融入浓雾的阴影,借助礁石和废弃渔船的掩护,向那块目标礁石迂回靠近。海风湿冷,掩盖了他们的脚步声;雾霭浓稠,吞噬了他们的身形。空气中只剩下彼此压抑的呼吸和海藻腐烂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