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账房”还启动了对周景明个人生活圈的隐蔽调查。他的家庭开销、社交活动、与哪些背景复杂的人物有过密接触,甚至他情妇的账户变动,都被纳入观察范围。目的是判断他除了与“我们”和已知的日方接触外,是否还存在第三方的联系,或者其个人财务状况是否出现了无法用已知收入解释的波动。
最关键的一步,由“账房”亲自执行。他再次以“布朗先生”的身份,约见了周景明。这次会面地点选在了一家嘈杂的赛马会酒吧,喧嚣的环境有利于掩盖低声的交谈。
“周科长,”“账房”晃动着杯中的威士忌,语气看似随意,“最近的风声越来越紧,我们都需要更加小心。上次你提到的关于‘东亚贸易’的那笔贷款担保,似乎有些细节……与我们了解的情况略有出入。”他抛出了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无关紧要但足以引起对方警觉的“质疑点”。
他仔细观察着周景明的反应——面部肌肉的瞬间僵硬,眼神中一闪而过的慌乱,以及端起酒杯试图掩饰时指尖的微颤。
“可能是……可能是我记混了,最近事情太多……”周景明试图辩解,声音有些发飘。
“是吗?”“账房”不置可否,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冰冷的压迫感,“周先生,你要明白,我们选择与你合作,是基于对你的处境和能力的评估。但如果这条船上出现了我们不知道的漏洞,或者有人试图脚踏两只船……《左传》有言,‘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你怀揣的秘密和占据的位置,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我们能给你的,也能随时收回。而失去我们的庇护,你的下场,会比现在悲惨百倍。”
这是赤裸裸的压力测试,旨在观察周景明在突然的质疑和威胁下的本能反应,判断他是否心中有鬼。
审查在暗中紧锣密鼓地进行。初步反馈的信息汇集到“墨韵斋”密室。黛发现周景明提供的部分关于日方资金流向的情报,在时间节点上存在无法解释的微小错位;安插在政府的暗线回报,周景明近期与日本三井物产一位课长的“私人”会晤频率有所增加,超出了正常商业往来的范畴;而对周景明情妇账户的监控则显示,有一笔来源不明、数额不小的资金在近期存入。
所有这些,都只是零散的、尚不能形成完整证据链的疑点,但它们像一根根尖锐的刺,扎在黛和“账房”的心头。周景明这座看似稳固的“情报金矿”,其地基可能远比他们想象的更不牢靠,甚至可能内部早已被蛀空。
与此同时,香港的局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恶化。报纸上关于日美谈判破裂的猜测越来越多,街头巷尾关于日军即将南下的谣言四起,一种末日将至的恐慌情绪在市民中弥漫。战争阴影如同低垂的乌云,压得人喘不过气。
黛站在密室里,感受着从地面隐约传来的、城市不安的悸动。外部压力骤增,内部隐患浮现。周景明这条线,是继续利用,还是果断切割?这个抉择变得前所未有的紧迫和艰难。她嗅到的,不仅仅是周景明身上可能存在的背叛气息,更是整个香港在巨大历史漩涡即将吞噬一切前,那令人窒息的、腐败而甜腥的预兆。审查才刚刚开始,而时间,似乎已经站在了敌人那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