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幽幽小说网 > 网游小说 > 月亮即天宫 > 第99章 西游重启

第99章 西游重启(第1页/共2页)

之前几次大战,即便历代帝王扎堆出现,但是隋文帝和隋炀帝都从来没有出现过,也不知道发生过什么,总之,他们二人始终隐匿不见。此刻太宗陛下将他们设法投入人道之时,隋文帝只是一脸苦笑的扎入其中,隋炀帝却是返身出现一段虚影,并对太宗陛下说道:“朕果然没有看错了你!就是不知朕的天下,你可满意?!”

太宗陛下脸色讪讪,应道:“陛下!如果万国来朝,国泰民安,屠灭突厥,灭了高句丽是您的夙愿,朕自觉尚可!若以断了世家侵夺皇权,令科举大行其道,小侄还要问一声,某可丢了皇室颜面?!”

隋炀帝听完,朗笑出声,大甩衣袖消失,最后留下一句:“下次在有事,记得唤我!”

太宗见杨广并无半点颓废,依旧依附天子气象的时候,也是为之心折!始皇帝的眼神眯了起来,有些严肃的问道:“次子有霸王气象,兼具雄主之姿!不该落得如此下场!”

太宗陛下说道:“坏就坏在他是难得大一统之后迅速丢掉权柄的帝王,即便强如政哥不也受了二世而亡的拖累,暴君之名流传千古。但是,真要说起来,魏晋南北朝就是猛人时代,但是猛人不传代,一代兴,一代亡几乎是那样一个时代的主旋律,说起来也无甚可以指摘的。再说文帝陛下得位不及政哥,也说得上是抢来的,皇帝轮流做,明日去别家也没什么。但是我这位小叔反其道而行之,明摆着将世家逼上绝路,非要拉着世家透支一切完成几代人都完不成的大工程,他们出了串联造反一条路也是别无他法。但是只要造反,就彻底断了得国的正统性,几十路反王可不是说说的。”

太宗稍缓,继续说道:“更不要说隋炀帝偏偏不在都城就留,非拉着世家陪她满地图晃荡,归都得时间里又是征伐又是镇压反抗得事情将世家门阀手里得资源和兵权扯的七零八落,最后他被逼自缢的时候,出头的也就是宇文家族,最起码还有一个物归原主的说法,说实在的,宇文世家在所有世家之中排进前十都难,为什么他能成功?现在想来,当真是细思极恐啊!”

朱标对于隋炀帝的作为可是满心看不上的,质疑道:“可是他滥用民力也是事实,从他主政以来,人口从五千万迅速下降至一千五也是事实,这没什么好洗的吧!”

太宗陛下没有因为受到质疑而不悦,缓缓说道:“都说隋文帝八年将大隋的人口从九百万提到四千万,这里面的原因可要朕细说?不过是强世家的人口隐户排查出来之后的结果,当然也有人口增长在其中,但是二者比例,贤侄以为对比之下,哪一个才是主因?”

“同理,五千万将至一千五百万,是不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才会出现如此结果。为何大唐推行府兵制?症结也根源于此,朝政征兵的话,我的下场绝对不会比隋炀帝好多少。”

朱标被太宗陛下的话语噎住,老朱赶紧出来打哈哈,说道:“即便如此,史书记载,修大运河死者十之六七,这个当作何解?”

太宗陛下的颜色阴郁起来,那标志性的胡子都微微翘起,嘴角的嘲讽已经无法掩饰:“大隋治下,连年丰产,官仓积粟无数,徭役着也非是免费干活儿荒了本职,正如我等见到的后世一样,那些私产煤矿是没有资源保证更好的挖煤作业才导致矿难频发的吗?再者,在世家门阀眼中,那些被释放出去的人口已经不能给他们创造价值,甚至因为均田制的原因,成为世家无法累计资源的阻碍,他们会善待这些徭役?”

“说会你我,大唐也征发徭役,自问你我可愿见徭役着大片死伤?若如此,你待如何处置这样的官员?”

老朱哑然,细思之下,最终叹声,拉着朱标后退,算是认可了太宗陛下的说法。

此刻的人界却是天翻地覆,十八路反王在隋炀帝死后将整个天下搅扰的没有半刻安宁。而人间的太宗陛下此刻还只能是兵出太原,席卷天下的小将军。这开挂一般的人生啊!真的是寂寞如雪!无论身处何种绝境,无论对手多么的强大,总之一句话,只要对上太宗陛下,可以小胜于他,然后给他叠层buff,最后被太宗陛下反推。

李渊坐镇中央,看着南征北战的太宗那是即喜又厌之,喜的是他李家距离那一步越来越近了,厌的是,朝中已经出现明显的太宗党,而他的爱子李建成即便是他苦心平衡之下,也是难以压制太宗陛下的光芒。

李渊不愿见到局势如此发展下去,开始有意打压二凤,将他的官职一加再加,最终封了一个天策上将军的头衔,更是给他开府的权力。头衔可以无限给,开府的权力这是李渊百般无奈之下不得不给出来的,这反而激起了太子党的敌视,甚至传出太子设宴请李二凤,最后二凤中毒险些被毒死的事情来。太子党人更是无时无刻不用放大镜盯着太宗陛下,各种阴谋诡计更是层出不穷。比如将太宗陛下的得力文武邀请进入朝廷中枢,这个大义名分压制之下,无数文武不得不离开天策上将军府,等到起兵玄武门的时候,李二凤也只得不过八百之数的军士。

玄武门之后,李二凤只能一条道走到黑,逼李渊退位,完成历史上最为简洁的兵变或者说造反,成为天下的皇帝。李渊进位太上皇居于深宫,太宗陛下也是好生伺候着,并没有做出多少出格的事来。也因为这一场兵变,将团结在李渊身边的世家势力来了一个腾笼换鸟,将这些原本集中在他们手上的权力统统收了回来,最不济也能给他们头上架上一把快刀,一把随时可以置他们于死地的造反罪民。只要他们依旧不认清楚局势,继续挑衅太宗陛下,太宗陛下就能给他们出头之人扣上一口‘怨怼陛下,意欲复辟’的大帽子。

当然太宗没有用过,因为世家选择了臣服,除了在婚嫁之上隔绝了与新生世家联姻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以外,对于李二凤的掣肘也主要集中在对抗科举这件事情上。

蛰伏,对于世家而言从来就是他们的生存哲学,低头对于他们而言绝对不会有半分的不适。但是掌控朝廷一直是他们孜孜以求的根本,在科举确认没有办法推翻的时候,他们迅速完成了应对的策略。

大唐的诗之所以盛行的原因,本身就是世家反制科举的手段之一。这种科举之前扬名,科举期间不遮蔽考生信息的作法本身,在科举开始之前就将寒门打压的喘息困难。加上主持科举的也是世家退出来的代表,在科举之前就将各个世家的‘麒麟儿’在小范围内流通起来,无论是阅卷还是测评,先天就优于寒门子弟,更容易获得考官的态度倾斜不说,在评等级的时候更是可以直上青云之梯。太宗陛下的科举近八成都是世家子弟,两成才是寒门。

更加扎心的是,世家子弟获得任官的比例更高,寒门在繁复的铨选制度之下,想要得到实封官职,也是千难万难。太宗时期科举出来的寒门子弟真正或者官职的不足十分之一,综合来看太宗陛下的科举真正进入朝廷的寒门弟子不过百之一二而已。就这,太宗陛下还得夸耀一番,说什么:“天下豪杰皆入朕之彀中!”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幽幽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u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