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嗣从老者手中将酒碗接了过来,缓缓道:
“乡亲们如此厚爱,我怎敢不受?”
他仰头将碗里的酒一饮而尽,周围的人都喝起彩来。
杨元嗣继续道:“朝廷暗弱,以至你们流离失所,只要我杨元嗣在这一天,就有你们一份土地耕种!”
他这话说的十分大胆,又铿锵有力,人群中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
辛兴宗从小在渤海长大,没有觉的这话有什么问题。
花荣别看现在谨慎,人家以前可是造反出身。
只有张顺听了才大受震撼,同时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码头上的人群一直跟到知州府邸,直到杨元嗣劝了好久才离去。
这些人多数是纯正的大宋子民,迫不得已才来到渤海谋生。
不过不破不立,这样的人才是杨元嗣最坚定的支持者。
渤海横渡虽然到现在也有一定的危险性,不过时间上比从燕云出发还是要快的多。
杨元嗣派出探子去黄龙府,探查康王他们的行踪。
此时高俅大队刚过了燕云,经过要经过西走廊,沿着平洲北上去黄龙府。
在燕京的时候,康王赵构对于常胜军有了浓厚的兴趣。
自从郭药师投诚大宋以来,他又走了童贯的门路。
现在整个常胜军都被认为是大宋北方最值得依靠的力量,
甚至枢密院有差不多四成的军费都放在了常胜军上。
郭药师对于练兵也是有真材实料的,他这个人非常聪明。
太平盛世,溜须拍马,舍得花钱就能在官场上平步青云。
可是如果夹在两国之间,形势随时都会发生变化,
那么什么也比不上一支强大的军队在手里让人心安。
郭药师的常胜军已经快有十万之众,这可不是汴梁那些缺员充数的禁军能比的,
是实实在在的十万足额,这些人成分也非常复杂,
有渤海的马贼,辽军的余部,还有燕云当地的健儿。
这些人共同的特点就是战斗力非常强悍。
在燕京城外,郭药师安排了一万多人的队伍校场阅兵。
赵构在汴梁做梦也不会梦到如此的场景,他穿着金甲,骑在一匹大白马之上检阅了整个队伍。
高俅初时没有在意,等看到常胜军的军容后也暗暗心惊。
看来童贯的钱没有白花,这常胜军着实了得。
相比郭药师而言,作为文官之首的李处温就没有受到多大的尊重了。
好在这家伙也会左右逢源,哄得赵构十分开心。
郭药师其实并不愿意跟着一起去黄龙府,他最了解女真人。
如果阿骨打还在世,他总体来说还是个讲信誉的汉子。
现在那些什么完颜宗弼,完颜娄室之类的,就如同凶猛的野兽一样。
谁也不敢保证他们能做出什么事来。
不过官家钦点他跟随康王,郭药师也不敢违拗。
他只能挑选最精锐的二百亲卫,跟着康王一起北上。
现在平洲和滦州的留守是张觉,要想走辽西走廊,必须要经过他的防区。
张觉走童贯的门路没有走通,心里正憋着一股气,想给宋使一个下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