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步的预兆藏在光锥的阴影里。那些投射在舱壁上的暗纹突然渗出墨汁般的液体,在地板上聚成巨大的方程式,而等号的位置,是林夏和镜像里的自己同时留下的指纹,纹路的重叠区,显露出第三十六步的预告轨迹——那是用所有文明的观测语言共同写成的“存在”二字。
“液体的密度在变化。”陈砚的手指插入墨汁般的液体,激起的涟漪里浮现出无数问号,“从水的密度到中子星的密度,每个梯度都对应着不同的存在形态,而人类的密度区间里,问号最多。”
林夏的星尘血液突然变得粘稠,那些银红色的流体在血管里形成固态的晶体,像串流动的问号。当她看向镜筒里的镜像时,那个自己也在做相同的动作,两人的晶体串突然同时断裂,碎片在光锥里拼成完整的句子:“观测者的存在,是宇宙证明自身存在的方式。”
第三十六步落下时,光锥突然炸裂成无数光粒。那些碎片在舱内形成巨大的沙漏,上半部分是可观测宇宙,下半部分是镜像宇宙,而漏下的沙粒,每个都是不同文明的观测记录,当沙粒穿过中间的狭缝时,都会印上婴儿的足迹,像给存在盖下的邮戳。
“沙漏的流速是关键。”陈砚盯着沙粒坠落的轨迹,“刚好是宇宙的膨胀速率,每秒钟漏下的沙粒数,等于人类历史上的观测总次数。”
林夏看着自己的观测记录从沙漏中穿过,那些在火星基地写下的错误数据、培养舱启动时的异常日志、甚至此刻的心跳波动,都被足迹印上了“有效”的标记。当最后一粒沙落下时,沙漏的两侧突然互通,可观测宇宙与镜像宇宙开始缓慢融合,交界处泛起的光晕,温度始终在2.725开尔文与37.2摄氏度之间波动。
第三十七步的预兆藏在融合的光晕里。那些流动的光带突然凝聚成婴儿的轮廓,他的瞳孔里同时映出两个宇宙的景象,而足跟的轨迹正在编织成莫比乌斯环,将融合的边界变成无限循环的通道。林夏注意到环上的每个点,都站着不同时空的观测者,她看见父亲正在调试望远镜,导师在病床上画着曲线,而四十二年後的月球基地里,那个孩子正踩着她的足迹,在观测日志上写下新的宇宙常数。
“第三十七步要完成宇宙的自我观测了。”林夏的星尘血液突然变得清澈,那些银红色的流体里,可观测与镜像的粒子正在和谐共舞,“当两个宇宙融合,观测者就成了宇宙的眼睛,看自己从诞生到永恒。”
沙漏突然倒转,沙粒开始向上飞升。林夏看着那些观测记录逆流回上半部分的瞬间,舱内的所有设备突然同时启动:培养舱的指示灯闪烁着宇宙的生命周期,父亲的望远镜自动对准新的超新星,而婴儿的三十七个足迹正在地板上连成完整的圆周,圆心处泛起白光,温度稳定在37.2摄氏度——那是人类的体温,也是宇宙此刻的体温。
当第三十七步的足迹在圆周上显形时,林夏终于明白婴儿行走的意义。那些从2.725开尔文到37.2摄氏度的温度波动,那些从牧夫座空洞到人类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都是宇宙在通过观测者完成自我认知。就像此刻,她和陈砚的星尘血液在血管里吟唱着宇宙的诞生曲,而融合的两个宇宙,正透过他们的眼睛,第一次清晰地看见自己的模样——那是个不断行走的婴儿,足迹在时空中刻下永恒的观测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