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幽幽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春秋我为王 > 第220章 内忧外患

第220章 内忧外患(第1页/共2页)

>/> >/> ,

“但此次阿嘉与赵氏庶子动了兵戈,死伤数百人,虽然是以盗寇名义做的,但仇怨已经结下,赵氏哪能善罢甘休?”

随后的三十年,范鞅成熟低调了许多,他默默熬死了先辈赵武、韩起、同辈人中行吴、还有政敌魏舒,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执政时代。

范鞅已经是位八十岁的垂垂老翁了,自觉时日无多。

范鞅却有自信:“吾等与赵氏火拼?休要乱说,明明只是盗寇冒充范氏之兵而已,只要将其剿灭,赵氏还有何话可说?老夫手里,还攒着赵孟的盟友乐祁,可以作为补偿和交换……”

局势错综复杂,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范鞅说,要邯郸公然宣称脱离赵氏,他便可以助邯郸午为国君说项,让他进入新绛,取代赵氏不成器的诸子,成为新的卿……甚至,可以逆转和赵氏的大小宗关系!

“什么,范伯,想要和解!?”

他下了城墙后,让人备好返回新绛的车马,对儿子继续教训道:“天下形势,瞬息万变,吾等必须灵活适应,才能让宗族获利。从接到那消息不过几日之内,局面已经不大不相同,赵孟与我斗了十年,他的性情老夫自然知晓,一定会同意和解的!”

他派人礼貌地送范吉射离开,闭门自守。而这次失利,让身在朝歌的范鞅蔚然而叹。

期间栾盈流亡楚、齐,一去一返,战斗在新绛周边全面蔓延,魏氏在两家间转换门庭,齐庄公甚至派兵干涉,一路打到了太行之隘。范氏几次岌岌可危,多亏了他们父子尽力,挟持了国君晋平公,在国人的帮助下。才稳住了局势。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他在邯郸等城邑,也是统治着数万民众,至尊无上的主君。这种小宗被大宗骑在头上,召之即来,挥之既去的日子,他受够了!

就在这时,远在朝歌的范鞅也传回了信件,却不是给中行寅、范嘉的。而是由范氏使者亲自所持,递送至下宫,点名要赵鞅亲自过目。

范鞅否决了这项军事冒险:“若是那样,吾等首乱者的罪名就坐实了,不可为也。如今范氏也不稳,南方的阴大夫士蔑是赵鞅之党,而你的堂兄士皋夷,则是知氏之党,都与大宗生分。”

如此一来,态势顿时易手。

“邯郸子切勿忘了曲沃代晋之举,正如诗.十月之交所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自古以来,上下、高低、尊卑,地位的易变本是寻常之事。昔日士氏对于范氏是大宗,现如今却是小宗;昔日中行对于荀氏是小宗,现如今却是大宗。”

因为赵氏的实力,在新绛周边处于劣势;何况,赵鞅之前故作健康地巡视下宫,其实只是强撑而已。

这就是范鞅在简牍上,对赵鞅说的话。未完待续。

若是自己死了,儿子范吉射,盟友中行寅,恐怕不是其对手。

不过对于那些令人畏惧的传言,范鞅却嗤之以鼻。

所以,当赵鞅已死,赵氏诸子争立的消息传来后,他也蠢蠢欲动。

本来实力上有优势的中行寅,因为迟疑而不敢再冒险攻击赵氏,就这么落了被动:范鞅尚未归来,而中行寅对那一夜扭转战局的神秘巨响十分在意,也不敢再肆意妄为了。

而范鞅提出的建议,更是让邯郸午欣喜若狂。

范鞅之所以会如此认为,因为数天前,一个消息从南方传来:齐侯与郑伯,在咸地正式会盟,结为盟邦,又共同发兵数万,前往卫国。

说罢,晋国上卿的身体转向了一马平川的东隅,往东不远,就是晋国与卫国的边疆:“何况,东面和南面的邻居,已经越来越不安分了……”

对于如同水一般柔滑的前者,范鞅无计可施。但对赵鞅。虽然这个有些莽撞的年轻卿士被范鞅屡次在朝堂上戏耍、击败,但他永不服输,一次又一次站起,叫范鞅不得不开始重视。

“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辱。如今晋邦外患将至,内忧能稍歇否?”

“赵氏小宗颇多,其中以邯郸氏最大。与赵氏的血脉也最为疏远!吾等可以离间之。”

于是,他派儿子范吉射前往离朝歌不远的邯郸,游说邯郸氏。

赵鞅在拆开信件读了一遍后,仰天大笑,随即将其交给了聚集公议的赵无恤和大夫们传阅。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然而没过几天,赵鞅复苏,乘步辇在下宫公然巡视的消息,被邯郸氏得知。原本雄心勃勃的邯郸午立刻怂了,登时没了“大逆不道”的心思。

之前几天那些在收到了董安于和无恤虎符,却态度暧昧的小宗、邑宰们,得知赵鞅康复后,便纷纷派人前来慰问,表达忠心,一个个涕泪满面。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幽幽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u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