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此刻的“香烟婆”,倚靠在一处断墙边,用浑浊无神的目光扫视着不远处的b-7区仓库。仓库大门紧闭,围墙上的铁丝网明显是新近加固的。入口处设了沙包工事,架着机枪,守卫的士兵数量远超其他区域,而且神情戒备。她注意到,进出仓库的车辆都经过了严格检查,甚至连车底都不放过。
然而,几个细节引起了她的怀疑。首先,仓库侧面的通风口处,并未闻到浓重的燃油挥发气味,反而隐约有一股类似橡胶和化学品的味道。其次,她观察到一名看似工头模样的人,在指挥工人搬运一些长条形的木箱,木箱的规格和搬运方式,与她认知中标准油桶的装卸差异很大。最重要的是,她在附近徘徊的两天里,敏锐地察觉到至少有两拨不同背景的监视者:一拨是穿着便装但行动举止带有军人特征的(很可能是英方反谍人员),另一拨则更加隐蔽,伪装成小贩或黄包车夫,眼神却不时扫向仓库和来往人群(疑似日方或他方情报人员)。
第三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提供了机会。雨水暂时驱散了部分监视者,也扰乱了守卫的视线。“林默”利用贫民窟复杂的地形和雨幕的掩护,如同壁虎般悄无声息地靠近到距离仓库围墙仅二十米左右的一处废弃工棚。透过工棚木板的缝隙,她清晰地看到,在仓库侧门短暂开启的瞬间,里面露出的并非巨大的储油罐,而是一堆堆用防水布覆盖的、形状不规则的物资,旁边还散落着一些……似乎是机械设备零件的木箱。
就在她凝神观察时,一股冰冷的寒意陡然从脊背窜起。她眼角的余光瞥见,不远处那个伪装成黄包车夫的监视者,正用一种极其隐晦的手势,向另一个方向的同伴传递信号。他们的注意力,似乎并不仅仅在仓库本身,也在搜索着仓库周围像她这样“不合时宜”的窥探者。
这是一个陷阱!一个双重陷阱!英国人可能故意泄露b-7区有“重要物资”的迹象,引诱敌方间谍前来侦察,从而识别和抓捕他们。而日本人,或许也洞悉了这一点,同样派人在外围监视,既观察仓库虚实,也观察英国人的反谍行动。
她立刻低下头,将身形完全隐没在工棚的阴影里,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雨水顺着棚顶的破洞滴落,打湿了她的肩头,带来刺骨的寒意。她缓缓后退,利用雨声和废弃物的掩护,如同融入泥水的影子,悄无声息地撤离了这片死亡区域。
再次回到“墨韵斋”密室,“林默”脱下湿透的粗布外衣,脸上还带着一丝未能完全褪去的苍白。她详细汇报了观察到的一切:仓库内部疑似存储的是工业原料或机械设备,而非燃油;严密的守卫;以及那令人心悸的双重监视网络。
“果然……”“账房”听完,沉默良久,才缓缓吐出一口气。他走到墙边那幅巨大的香港地图前,在b-7区的位置画上了一个小小的问号。“英国人布下了香饵,想钓水下的鱼。而我们,还有日本人,都差点成了咬钩者。周景明提供的,或许并非虚假情报,而是英国人故意释放出来的、半真半假的诱饵。他本人,可能也只是一枚被利用而不自知的棋子。”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林默”:“这次验证,虽然未能确认燃油库的具体位置,但意义重大。它告诉我们三件事:第一,英国人并非毫无准备,他们在积极反谍。第二,日本人的渗透无孔不入,监视网络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密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对周景明这条线传递来的任何信息,都必须保持最高级别的警惕,进行多重交叉验证。信任,在这种游戏中,是奢侈品,稍有不慎,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韩非子·难一》有言:“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在这片没有硝烟却更为残酷的战阵之上,欺诈是常态,忠诚与信任则需要用鲜血和生命去反复考验。
“林默”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这次近距离接触危险,让她再次清晰地认识到,香港这片战场,其复杂和凶险程度,比之上海毫不逊色,甚至更为诡谲。她不仅仅要传递情报,更要时刻甄别情报背后的无数可能性,在迷雾和陷阱中寻找那一丝渺茫的真相。游戏才刚刚开始,而危险的阴影,已如同窗外愈发深重的夜色,笼罩了下来。下一次,他们还能如此幸运地识破陷阱,从猎人的枪口下安然脱身吗?答案,沉甸甸地压在她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