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兴致颇高,命人取来棋盘:“久闻肖桑是剑桥高材生,想必也精通围棋?不如手谈一局,边下边聊?”围棋盘成为新的战场。黑子白子的落定,看似风雅,实则每一步都是双方思维模式和意志力的较量。中村布局大开大合,攻势凌厉,带着一种资源无限的自信。肖衍则应对得谨慎而坚韧,稳守实地,偶有试探性出击,如同他此刻在对话中的策略:对合作提议表现出适度兴趣,询问具体操作细节以显专业,但对关键立场问题则含糊其辞,或巧妙引向技术性讨论,绝不轻易承诺。清酒的醇香在室内弥漫,却让人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其中的毒性。
日方的招揽逻辑清晰: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权力地位为诱饵,软化目标意志,将其纳入“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体系内,既能利用其专业能力为日本战争经济服务,也能借此削弱西方在华金融势力,更能可能发展为一个有价值的情报来源。即便招揽不成,也能通过其反应判断其政治倾向和可利用程度。肖衍的应对逻辑则是:绝不能断然拒绝,以免遭致立即的敌视和报复;也不能轻易答应,那等于自投罗网。他必须扮演一个理性的、以利益为导向的银行家,对“机会”表示欣赏和考虑,强调需要时间评估风险、需要与伦敦总行沟通等程序性障碍,以此拖延周旋,换取全身而退的空间。
苏黛娴静地在一旁观棋、斟酒,心中却在飞速评估。肖衍的表现堪称完美:面对巨大诱惑时的谨慎、谈及业务时的专业专注、应对试探时的滴水不漏,完全符合一个精英银行家的人设。然而,这种完美总让她感到一丝不自然。他似乎太过于冷静,太善于回避核心问题。她注意到他在聆听“南洋业务”时,眼神中有过一瞬极其短暂的锐利光芒,而非纯粹的贪婪或兴趣。这细微的差别,让她无法完全消除内心的怀疑。她决定,还需要继续加码试探,或许可以从他身边的人入手。
这场精致的日本盛宴,本身就是一种象征:美味的食物、醉人的酒液、优雅的环境,其背后是强大的国家暴力和侵略野心。日方试图用金钱和权力编织的丝线,将肖衍这样的才俊变为听话的傀儡,登上前台表演,而线头则牢牢握在他们自己手中。肖衍则在努力扮演一个看似心动却又尚未完全失控的木偶,小心翼翼地看着那些若隐若现的丝线,既要与之共舞,又不能被真正捆绑。
面对唾手可得的巨大权力和财富,说肖衍内心毫无波澜是假的。那是一种人性本能的悸动。但更强烈的情绪是警惕与厌恶。他知道这橄榄枝的代价是出卖灵魂与国族,酒杯中晃动的是同胞的血泪。他必须用强大的意志力压下本能的冲动与恐惧,将所有情绪转化为精密表演的能量。这种冰与火的内耗,让他感到一种深切的疲惫,但目光却越发清明坚定。
他想起了《孟子·告子上》中的话:“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眼前的富贵荣华是“生”,而心中的家国大义是更重要的“义”。先贤的箴言如同定海神针,稳定了他有些摇曳的心神。
棋局终了,肖衍以微弱劣势“惜败”。他放下棋子,面带恰到好处的遗憾与钦佩,对中村和藤田的提议表示感谢,并承诺会“认真考虑,并与总行详细沟通后再做答复”。态度谦恭,却没有任何实质性承诺。
中村似乎并不意外,依旧笑容满面地送客,表示期待后续佳音。
苏黛送至廊下,夜色中她的笑容模糊难辨:“肖经理真是深藏不露啊。希望下次见面,能听到您的好消息。”语气轻柔,却带着不容错辨的督促意味。
坐进汽车,离开虹口那片灯光迷离的是非之地,肖衍才允许自己长长吁出一口气,后背已被冷汗微微浸湿。他成功抵挡住了第一波糖衣炮弹,但代价是引起了苏黛更浓厚的兴趣和更深的怀疑。他清楚地意识到,对方不会轻易放弃,下一次的试探或许会更加直接,更加凶险。日本商社的橄榄枝,已然在他周围投下了一道新的、更难以摆脱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