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众朝臣心里也明白,这苏合就是故意的,当年草原兵临长安,这种耻辱的事,这小子说出来便是有意的。
不过此事不能多说,越说越耻辱,在未雪耻之前,众人也只好咽下这口气,期待张清能在这场赢下来。
这时众朝臣皆看向场中比试的二人,张清的压力一下子大了起来,从第一场来看,这苏合远远超出自己的预料,似乎不好应对。
而轮到苏合出题时,他提笔写下三个题目:\"限韵十一尤\"、\"即席赋战马\"、\"步韵和《秦风》\"。
这三个题目个个都针对张清的弱点,特别是\"限韵十一尤\",正是张清最不擅长的窄韵。
一瞬间,张清瞳孔骤缩。
他颤抖着手从签筒中抽出一签,待看清是\"限韵十一尤\"时,脸色顿时惨白。
他执笔的手微微发颤,在武将们讶异的神色中,墨迹在宣纸上晕开污渍,最终勉强成诗:
\"金殿晨开映日流,玉阶仙仗列王侯。
丹墀虎拜旌旗展,紫阁龙飞剑佩浮。
欲展经纶安九域,敢将笔墨写千秋。
他年若遂平生志,必使万方朝冕旒!\"
这诗虽工整,却在窄韵限制下显得拘谨生硬,\"流\"、\"浮\"等韵脚都显得牵强。与苏合方才挥洒自如的诗作相比,高下立判。
文臣们无奈叹了口气,武将们虽不懂诗词,但看着他们的表情,也都明白。
众将指着张清瞪大眼睛一副你在逗我的表情,人人夸他,结果他连个蛮子都难不住?
这就是文臣选出来的人物?
什么玩意啊!
众武将神色不善的看向文臣那边,张清的压力越发大了。
此时双方各胜一局,鸿胪寺卿将两人剩余的题目混在一起,放入签筒。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只金漆签筒上。
当裁判缓缓抽出一签,展开念道:\"第三题:步韵和《秦风》。\"
张清如遭雷击,整个人踉跄后退。这\"步韵和《秦风》\"正是苏合出的题目中,他最不擅长的一个!他素来钻研婉约诗风,对《秦风》这等雄浑豪放的风格向来避之不及。
在众目睽睽之下,张清面色惨白,执笔的手抖得几乎握不住笔。他勉强落笔,却连最基本的格律都难以把握,最终写出的诗句支离破碎,气韵全无。
而苏合面对同样的题目,却从容不迫,挥毫写就:
\"铁骑出阴山,旌旗蔽日寒。
弯弓射大雕,饮马黄河滩。
南下取长安,西征定楼兰。
男儿酬壮志,马革裹尸还!\"
\"南下取长安\"五字一出,满殿哗然。这分明是在公然挑衅!
当裁判宣布\"草原使臣胜\"时,苏合负手而立,目光倨傲地扫视满朝文武,嘴角挂着毫不掩饰的得意笑容。
张清浑身颤抖,面色由白转青,突然一口鲜血喷出,整个人向后倒去。幸亏身旁的同僚及时扶住,才没有摔倒在地。
程明虎等武将听到\"南下取长安\"这句诗,更是怒不可遏。
程明虎一把推开身前的大臣,指着苏合怒喝:\"蛮子!你真以为本将不敢杀你吗?\"
其他武将也纷纷怒目而视,手按剑柄,殿内顿时剑拔弩张。
文臣们则是一片哗然,议论纷纷:
\"这苏合分明是在故意挑衅!\"
\"连作两首诗都提到南下长安,其心可诛!\"
\"张学士输得蹊跷,这其中必有隐情......\"
在一片混乱中,宣帝却始终端坐龙椅,眼神幽深如古井。他缓缓抬手,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胜负已分,今日比试到此为止。\"
“多谢皇帝陛下,不过这场想来是我们赢了。”
禄赞笑眯眯的一拱手,宣帝淡淡的点了点头,神色极为平静,这平静的反应让苏合略显意外,他深深看了宣帝一眼,带着使团扬长而去。
待草原使团离去后,宣帝的目光缓缓扫过殿内众臣,最后定格在昏迷不醒的张清身上,缓缓开口道:
“将张清带下去好好医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