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至凤姐病榻前,她拍腿大笑:“好个三姑娘!竟比我还精打细算!那些蛀虫可有好日子过了!”平儿在一旁抿嘴笑道:“可不是,这几日库房清静多了,再无人敢胡乱报账。”
王夫人得知,也对薛姨妈夸赞道:“想不到探春这般能干,更难得宝丫头想得周全,既省了开支,又不得罪人。”
午后慵懒,宝玉正在怡红院打盹,忽闻江南甄家来人。他心生好奇,悄步至前厅窃听。
原来甄家亦有一位公子,名唤甄宝玉,不仅与他同名同姓,连相貌性情都如出一辙。宝玉听得啧啧称奇,回房后仍念念不忘:“天下竟有这等奇事...”
夜色阑珊,宝玉渐入梦乡。梦中果然见着一个与自己别无二致的人儿。二人一见如故,执手相谈。
梦中的甄宝玉叹道:“我终日被逼读书上进,好生烦恼。”
宝玉拍手道:“果然你我一般!我最厌那些经济文章!”
谁知甄宝玉却摇头:“然则近日我觉得,读些书也未尝不好...”
宝玉一怔:“你怎的也说这混账话?”
两个宝玉竟争执起来,一个说“读书误人”,一个说“上进有理”,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宝玉一气之下惊醒,坐在榻上发怔:“奇怪,明明是我,怎又不像我...”
袭人进来见他发呆,笑问:“爷这是又梦到什么了?”
宝玉挠头:“梦到另一个我,竟比我还糊涂,说要读书上进!”
袭人忍俊不禁:“依我看,是爷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太太前儿还说该让您多读书呢!”
宝玉忙捂耳:“快别说了,我头疼!”
探春改革推行数日,大观园焕然一新。婆子们个个干劲十足,再无偷懒耍滑之人。园中花木有人精心照料,愈发茂盛;稻田有人专门看管,长势喜人。
这日黛玉与宝钗园中漫步,黛玉打趣道:“宝姐姐如今是咱们园子的总设计师了,明日是不是还要开个股份有限公司?”
宝钗笑道:“就你嘴贫。其实探春妹妹这主意真好,既省了开支,又调动了大家积极性。”
正说着,探春兴冲冲走来,手中账本翻飞:“好消息!光这个月就省下二百两银子,还多了五十两收益!”
黛玉故作惊讶:“哎哟,咱们三姑娘这是要当贾府首富了!”
三人笑作一团。忽见小丫头跑来:“宝姑娘,姨太太找您呢。”
宝钗匆匆离去。黛玉望着她背影,轻声道:“宝姐姐确实想得周到,那日若不是她提议让大家都得些好处,只怕园子里早已怨声载道。”
探春点头:“正是。治国安邦也好,治家理财也罢,都要讲究中庸之道,不可偏激。”
黛玉笑道:“哟,三姑娘如今说话越发有宰相气度了!”
探春嗔怪地拍她一下:“就你会取笑人!”
贾府这些年来开支日增,进项日少,早已是寅吃卯粮。经探春这一番改革,竟暂缓财务危机。王夫人大喜过望,特赏探春一对碧玉镯,又赏宝钗一支金凤钗。
晚间凤姐得知,对平儿叹道:“好个三姑娘,这一出手就除了这么多弊病。只可惜...”
平儿问:“可惜什么?”
凤姐幽幽道:“可惜她是个女儿家,早晚要出阁。若是男儿,咱们贾家何至于此?”
平儿亦叹:“是啊,宝姑娘也是个能干的,偏偏...”
主仆二人相对无言,心中明镜似的:贾府的危机,岂是几个聪慧女子就能化解?这些改革,不过杯水车薪罢了。
但无论如何,这个夏天的大观园格外热闹。婆子们忙着经营“一亩三分地”,姑娘们依旧开诗社、赏花、嬉戏,而两位“临时cEo”仍日日处理大小事务。
唯宝玉偶尔还会发呆,想着梦中的甄宝玉,喃喃自语:“为什么另一个我,会想要读书上进呢?真是奇哉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