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双管齐下的选择确实是最优解法,但这种选择也并非完美无缺。其中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迫击炮在射击时,如果角度控制不当,炮弹可能会击中正在城墙下冲锋的阉奴。这些阉奴身上携带着炸药包,这无疑是最糟糕的情况。因为一旦携带炸药包的阉奴数量过多,迫击炮的一次轰击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面对这样的弊端,柏燕、子鸣和赵弘经过深思熟虑,终于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他们决定先使用迫击炮对城墙进行一轮轰击,以此来测试城墙的坚固程度。如果这一轮轰击能够成功炸开大片的城墙,并且有机会炸开整个城墙,那么就继续使用迫击炮进行轰击,以扩大战果。
然而,如果迫击炮无法炸开城墙,那么后续的行动就需要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让阉奴们继续冲锋到城墙下,然后在合适的位置安置炸药包,以期望通过炸药的爆炸来摧毁城墙。这样的安排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相对于迫击炮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来说,这种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呜~呜~呜~!”随着一阵清脆而急促的鸣金之声响起,那声音如同惊涛拍岸一般,在战场上回荡着。原本正前方还在奋力推进的阉奴们,突然间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样,瞬间止住了前进的步伐。
不仅如此,就连城墙上的守军们也仿佛心有灵犀一般,很配合地停止了对城墙下撤退敌军的攻击。
这种默契让人不禁感叹,似乎在攻城战中,这样的做法已经成为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
毕竟,大家都是为了生计而出来打仗的,又不是到了弹尽粮绝、国破家亡的绝境,实在没有必要耗费过多的精力。而且,守军之中也有不少明白人,他们深知底层士卒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难以敌得过那些世家子弟和将领们的家世背景。
最多也就是在那些世家子弟和将领们看到你表现得积极时,给予你一点微不足道的奖励,或者是多给你一些赞许罢了。与其如此,还不如节省点力气,留着以后还有用。
毕竟,谁不了解自己的上级?
“调整好角度!”执旗官声嘶力竭地大喊着,同时用力挥动着手中的旗帜。那面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是在向士兵们传达着一种不可违抗的命令。执旗官深知,在这嘈杂的战场上,声音很容易被淹没,所以旗帜不仅仅是一种指挥工具,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能够确保每个士兵都能准确地接收到军令。
当一切都准备就绪后,执旗官深吸一口气,然后扯开嗓子大喊:“预备!”他迅速地切换手中的旗帜,展示出与“预备”命令相对应的信号。其他炮兵们远远地看到这面旗帜,立刻明白了接下来要做什么,他们迅速而有序地调整着迫击炮的角度和位置,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炮击。
“放!”随着执旗官的一声怒吼,旗帜如同一道闪电般迅速落下。这一瞬间,整个战场都被这道命令所震撼。紧接着,迫击炮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咆哮声,仿佛是一头被激怒的巨兽在怒吼。一枚枚炮弹如同流星般划过天空,它们的尾端在与炮膛的撞击中产生了耀眼的火花,这些火花在火药的推动下,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赋予了炮弹巨大的动力。
炮弹在空中疾驰,如同离弦之箭一般,直直地朝着目标飞去。它们在空中疾驰,划破长空,最终以惊人的速度坠落。当弹头与地面发生碰撞时,巨大的冲击力使得前端的炮弹瞬间爆炸开来,炸药的威力在瞬间释放,掀起了一阵惊天动地的烟尘和火光。
“是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