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队驶出泉州港后,很快进入外海。
起初几日,海面还算平静,船员们按部就班地轮值 —— 了望手站在桅杆顶端,时刻警惕暗礁与风暴;导航员依靠改良后的指南针与六分仪,每半个时辰记录一次航向;工匠们则每日检查螺旋桨推进器,确保无风时能正常运转。
可到了第五日,海面突然变天。乌云如墨般压下,狂风卷着巨浪,狠狠拍打在船身上。
船身剧烈摇晃,甲板上的木桶被掀翻,淡水与粮食散落一地。
李正华亲自走上甲板,指挥船员加固船帆、绑扎物资:“所有人抓住固定物,不要慌!这船能抗住!”
他早有准备 —— 船体采用双层加固,关键部位加装了铁板,即便被巨浪撞击,也不会轻易破损。经过一夜奋战,船队终于冲出风暴区。
当朝阳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平静的海面上时,船员们都松了口气,看向李正华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敬佩。
赵海擦着脸上的海水,感慨道:“大人,若不是您设计的这船够结实,咱们这次怕是要栽在海里了。”
李正华望着远方,笑道:“海上航行本就充满未知,咱们只能做好万全准备,才能应对突发状况。继续按航线前进,不出意外,再有五日就能看到陆地了。”
第十日清晨,了望手突然高声呼喊:“前方发现陆地!有炊烟!”
船员们纷纷涌上甲板,顺着了望手指的方向望去 —— 远处海平线上,隐约可见一片陆地,岸边有零星的茅草屋,袅袅炊烟在晨雾中升起。
李正华拿出望远镜,仔细观察:“看建筑风格,像是部落聚居地,没有城墙,应该没有太强的防御能力。赵海,派一艘小艇,带五名船员过去交涉,注意保持友好,不要携带武器。”
小艇很快放下,由精通手语的船员王二带队,向岸边划去。岸边的土着居民很快发现了他们,十几个穿着粗布麻衣的男子手持石斧、弓箭,警惕地围了上来。
王二等人连忙放下船桨,双手高举,示意没有恶意。
可语言不通成了最大的障碍。土着们叽里呱啦地说着什么,王二等人一句也听不懂,只能靠手势比划 —— 指着船上的丝绸,又指着土着的茅草屋,试图表达贸易的意愿。
土着们显然不理解,反而更加警惕,有几人甚至拉开了弓箭。
王二无奈,只能带着船员返回。“大人,他们听不懂咱们的话,也不明白咱们的意思,还拿着武器对着咱们。” 他有些沮丧地禀报。
李正华沉吟片刻,突然想起什么:“他们有没有文字?你试试用树枝在地上写几个字,看看他们有没有反应。”
第二次交涉时,王二特意带了一根树枝,在岸边沙地上写下 “宋”“友好” 等字。
土着们看到地上的字,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其中一个年长的老者走上前,接过树枝,在地上写下了几个歪歪扭扭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