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幽幽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 > 第298章 巧渡金沙江 五

第298章 巧渡金沙江 五(第2页/共2页)

卫青沉稳地补充道:“这正是我军能纵横驰骋的关键。敌军各部心怀鬼胎,而我军上下同欲,这便是胜负之分。”

【事实上,敌人是非常怕我们的,他们的底层士兵怕我们的战士,同时他们的高层怕我们的宣传队。】

【我们不难发现,沿途随便一个省份,都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那就是他们在阻止我军进入其势力范围的时候是非常积极的。可一旦我们真的进入了他们的势力范围,他们会更加积极的把我们放出去。】

【因为一旦敌人真把我们卡死在他的势力范围内,真到了生死存尽的地步,突围不出去了,他们接下来要面临的就是我军化整为零,就地打游击的情况。】

天幕下,汉朝。

“妙啊!”张良抚掌而笑,“这已不是单纯的军事较量,而是人心向背的博弈。他们怕的,是真理的种子一旦播下,便会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刘邦也收起了玩笑的神色,正色道:“这就是阳谋。他们明知我军意图,却不得不按我军设定的路子走,因为不走的代价,他们承受不起。”

【还有就是我军的干部团。干部团是我军历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创举,这支从各部队抽调出来的连、排级以上干部,以及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基层干部组成的特殊预备役,是我军的“种子”。】

【他们可以确保在任何艰难情况下,军队的指挥架构和组织体系不会崩溃。只要有这些干部在,随时可以重建部队、扩编军队。】

【也就是说在真的山穷水尽的情况下,他们会当成种子被散出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真要是把我们逼到这一步,敌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比如历史上存在的川南游击纵队,在敌后展开长达12年的游击,从1935年,坚持到1947年。琼崖纵队更是极具传奇色彩的部队,从1927年创建,到1950年配合野战军解放海南岛,在远离中央、孤悬海外的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了长达23年的革命武装斗争,红旗始终未倒。】

天幕下。唐朝。

李世民看着天幕上“种子”二字,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这才是真正的远见!不去争一城一地的得失。只要有这颗‘种子’在,军魂不灭,旗帜不倒啊”

“我等只知一将难求,还从来没想过,将后备将官这样系统地锤炼、保存,以备不测。这干部团的创举,实在是!”

提到琼崖纵队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敬佩:“孤悬海外,无援无靠,却能坚持二十三载,这般坚韧,旷古烁今!”

【接下来让我们说回我军的渡江过程,先看看一军团的情况。 他们的前进路上有几座县城, 如果强攻的话, 很可能会耽误行程, 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 伪装成微操大师的中央军。】

【因为云南当时地处偏僻, 交通通信都非常的不方便, 根本没有人见过中央军长什么样子, 那我军大摇大摆进城, 县城领导夹道。结果毋庸置疑,自然是我军兵不血刃占领县城。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一军团趁热打铁,一连智取三城。】

天幕下,听到我军如此轻松地连下三城,历代名将们反应各异,却无不流露出赞赏之色。

汉朝,刘邦拍着大腿,笑得前仰后合:“妙啊!这招瞒天过海真是绝了!那微操大师不是最爱摆谱吗?这下好了,连他的名头都成了别人的通行证!”他转头看向张良,“子房啊,你这'运筹帷幄',比起后世如何?”

“陛下,此计的巧妙,不在计谋本身,而在对时势人心的精准把握。他们看准了地方官员既畏惧中央军威,又无从辨识真伪的困境。这已不是简单的'瞒天过海',而是将敌人的体制弊端,化作了制胜契机”。张良不断的赞赏道,“这是胆识与智慧的结合,才让这个看似简单的计策屡试不爽”

在三国时期的蜀汉军营。

诸葛亮轻抚琴弦,会心一笑:“借敌之名,行我之实,不费一兵一卒便连过三城,胆大而心细”。诸葛亮说完,突然想起一军团的指挥是谁了,也明白他为什么能在年纪轻轻的情况下便指挥百万大军还能服众了。

唐朝。

李世民与李靖等人相视而笑。

“药师啊,你看这用兵之道,到了后世竟是越发精妙了。”李世民感慨道,“朕当年也用过疑兵之计,却不想后人能把这'冒充'的计谋用到这般境界。”

李靖恭敬回应:“这是把人心看透了。他们知道那些地方官员宁可信其有,不敢信其无。这等洞察,确实令人叹服。”

程咬金在一旁嚷嚷道:“这要换成俺老程,怕是也要上当!谁能想到他们敢这么大摇大摆地进城啊!真是一点不带怕的啊”。

在各朝各代的议论声中,所有人都达成了一个共识:这支后世的军队,不仅有着钢铁般的意志,更有着超乎想象的智慧。他们正在书写一部前所未有的战争史诗。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幽幽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u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