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作为国运黑龙的主人,因此上前问道:“老君!不知何出此言?”
老君凝视着那条逐渐隐没于洪荒大陆的国运黑龙,满脸愁容,忧心忡忡。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语气沉重地对始皇帝说道:“陛下啊,您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何人族的朝代难以跨越三百年的大限呢?而且,为何每当异族入侵中原时,总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面对老君的质问,始皇帝一时语塞,他实在想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于是,他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帝辛、太宗和老朱,希望他们能帮自己解围。然而,这三人同样面露难色,显然也对这个问题束手无策,只能选择无视始皇帝的求救信号。
无奈之下,始皇帝只得硬着头皮回应道:“难道说,这一切都与那条国运黑龙有关?”
老君听后,不禁悲从中来,叹息着说道:“国运黑龙融入洪荒大陆,实乃护主心切之举,这一点无可非议!然而,即便是地道之力都无法抵御的灾劫,它区区一个国运化形之物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如今它既然已经融入其中,便与地道和人道紧密相连。恐怕在后世,一旦国运衰败,人道也会随之衰落,天崩地裂般的灾难恐怕也会接连不断地降临啊。”
几位帝王皆是熟读史书、博古通今之人,听闻老君所言,皆是悚然一惊。尤其是朱元璋和朱标父子,更是面色惨白如纸,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恐惧和绝望。
想当年,老朱家曾经历过无数次的饥荒,饿死之人不计其数,甚至差点在朱元璋这一代断绝香火。而如今,他们才惊觉这一切的根源竟然与那神秘的黑龙有关,这怎能不让他们痛心疾首?
此时的始皇帝,看着一脸愤恨的老朱父子,心中也是羞愧难当。他深知这其中的因果关系,不禁为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感到懊悔不已。
就在这尴尬的氛围中,老君连忙开口打断道:“一饮一啄,皆有定数,非人力所能左右!诸位不必过于介怀,然而,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应当有所防备才是。毕竟,天道忌满,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啊!”
言罢,老君伸手取出那传说中的太乙拂尘。这拂尘乃是由创世白莲的莲藕所化,堪称稀世珍宝。只见他轻轻一挥,将这拂尘投入那广袤无垠的洪荒之中。
刹那间,只见那太乙拂尘如同流星一般划过天际,径直落入洪荒大陆。随后,在那片土地上,竟然奇迹般地催生出一株巨大的青莲。这青莲通体碧绿,散发着阵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老君见状,微微一笑,随即伸手将那青莲摘下。然后,他小心翼翼地从青莲中取出一枚莲子,宛如捧着稀世珍宝一般,将其投入金鳌岛所在的位置。说道:“此乃创世白莲的托生至宝,当可承接截教教统,也算给三弟一个交代。化身之人,看他可是出世,当与帝王同姓,赐名太白,以记根脚!”
做完这些。老君才眉头稍展,露出微笑说道:“截教挡在国运不济之时,全面入世,挽救人道。截教因封神与人道交缠,这也是截教的一桩造化!”
老朱的眼睛瞪得浑圆,仿佛要掉出来一般,他死死地盯着眼前的李白,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李太白,这个曾经被人们认为是个吊儿郎当、不受待见的家伙,竟然是号青莲居士的大诗人!老朱的脑海中不断回响着这个名字,他怎么也想不到,李白的真实身份竟然如此之深。
老朱的嘴唇微微颤动着,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开口。他知道,这个秘密一旦泄露出去,恐怕会引起轩然大波。然而,他心中的震惊却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与此同时,整个洪荒大陆也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剧变。由于盘古肉身入主的原因,灵气的浓度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一次剧烈的波动。原本就因为断古今而导致灵气下降严重的洪荒,如今更是雪上加霜。
整个洪荒的灵气,用“枯竭”来形容都显得有些不够贴切,倒更像是一场彻底的垮塌。这种情况对于生活在洪荒大陆上的仙神们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在这之前,由于灵气下降和红尘之毒的影响,仙神们对人间已经敬而远之。但现在,情况变得更加糟糕了。洪荒的灵气已经不足以支持仙神们在这片大陆上的长期活动,他们的修行之路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那些之前将道场建立在洪荒的仙神们,此刻明显感觉到了一股巨大的压力。如果他们再不尽快做出抉择,恐怕就要被人道彻底压制在人间,永远无法修成正果,沦为比鬼怪还要弱势的存在了。
老君眼见情况危急,不敢再袖手旁观,连忙对帝辛喊道:“嘿!你这愣头青,别傻站着啦!看来人道必须得参与进来才行啊,要不然地道一旦彻底崩溃,后果不堪设想啊!到时候恐怕三界都难以安宁,轮回也将不复存在,那这量劫可就没完没了啦!还磨蹭啥呢?快快行动起来!”
帝辛闻听此言,不敢有丝毫迟疑,迅速拔出腰间的人皇剑,全力催动体内的人道之力,源源不断地接续进入洪荒大陆。随着他的动作,人道之力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奔腾着涌向那片广袤的大陆。
然而,当帝辛真正完成勾连的动作时,他才恍然大悟,明白了老君为何如此急切。原来,这对人道的侵蚀简直就像一头贪婪的饕餮,一旦接触,便如饿虎扑食一般,疯狂地吞噬着帝辛的本源。不仅如此,被牵引过去的人道之力也如同羊入虎口,眨眼间便被吞噬得所剩无几,短短时间内,人道之力就稀薄了三成之多!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帝辛心中焦急万分,但却无计可施。无奈之下,他只得将自己的人皇意志传递到人间,通过与周公的勾连,向世人传达他的旨意。
周公接到帝辛的意志后,深知事情的紧迫性,立刻下令诸侯们举行祭地仪式,以祈求大地的庇佑和滋养。而他自己,则率领整个周王室,开始了一场长达半个月的盛大祭祀。这场祭祀规模空前,耗费巨大,旨在通过人们的虔诚祈祷,为消耗殆尽的人道之力补充能量。在寒冷的冬天里,举行这样的祭祀活动无疑是一项艰苦的任务。然而,正是由于冬季的特殊性,许多百姓都有闲暇时间,这使得这次祭祀的规模得以从原本的贵族阶层扩展到广大的平民百姓之中。
整个洪荒人族的积极参与,使得这次大祭祀的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民众,都共同享受着这一难得的欢乐时刻。这种官民同乐的氛围,让整个人族在漫长的冬季里能够暂时忘却生活的艰辛,尽情地放松和愉悦。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次祭祀更是充满了无尽的欢乐。不同地区的祭祀活动中,呈现出各种丰富多彩的表演,如舞蹈、傩戏、杂耍等等。这些精彩纷呈的节目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忘却了冬日的严寒。
周公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难得的机会,他决定借助这次盛大的祭祀活动,逐步推行礼乐制度。通过将礼乐与大祭祀相结合,周公巧妙地利用了百姓对祭祀的热情和参与度,使得礼乐之道能够迅速深入人心。
这种全面参与、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得周公的礼乐之道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稳固和发展。当无数的功德源源不断地反馈到周公身上时,他成就人族圣人的道路也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终于,周公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这一天命名为“冬至”。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将冬至日确定为新春的起始日。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冬至过后,大地依然被严寒笼罩,距离春天的到来还有漫长的一两个月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对于人族来说,是一场异常艰巨的生存考验。
冬至过后的半个月内,人族必须争分夺秒地准备好所有过冬所需的资源。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时期,没有足够食物和资源的百姓,就只能听天由命,将自己的生死交由上天来决定。所以,冬至过后迎来新春,成为了人族百姓心中最为渴望的事情。他们都殷切地期盼着能够熬过这艰难的两个月,亲眼目睹来年春天的降临。
需要说明的是,“新春”这个概念是现代的说法,在当时,人们将这个时期称为“过年”。“年”这个字,在古代其实是指一种凶猛的野兽,它一旦出动,就会吞噬人类!尽管如此,面对如此艰难的生存环境,人间所能给予人族的支持,也仅仅只是杯水车薪而已。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始皇帝深知局势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只见他双手紧握着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玉玺,毅然决然地将其本体投入到了人道之中。
这一举动,仿佛是将大秦从蛮荒时代一路走来所积攒的全部人道气运都倾注其中。刹那间,一股磅礴的力量如洪流般汹涌而入,与人道相互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