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他们踏入朝歌,若不与西伯侯翻脸,恐怕难以通过这一关;但若是翻脸,那岂不是真的要公然对抗天命吗?姜皇后的这番言辞,让帝辛感到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应对。最终,帝辛选择了摔袖离开,并下令封禁后宫,将姜妲己推到了台前,开始了一场露骨的恩爱秀。
姜皇后因这一变故,在后宫中失去了权柄,这对她来说简直是无法接受的打击。在极度的痛苦和无奈之下,她心生一计,决定将自己的儿子殷洪和殷郊偷偷送出朝歌,最终送回东伯侯国。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姜皇后摆出一副贞洁烈妇的姿态,慷慨陈词,对妲己进行了严厉的斥责。她将妲己贬斥为妖妃,指责她祸乱朝纲,给国家带来了灾难。
殷郊和殷洪的出逃计划尚未实施,便已被内廷识破。负责策划此事的姜桓楚的部下,竟敢直接行刺帝辛!然而,他们尚未近身,就被帝辛轻易击倒。在严刑拷打之下,这些部曲毫无保留地供出了所有细节。毕竟,此时申公豹已入朝为官,要揭露此事对他来说易如反掌。
面对如此局面,姜皇后却面不改色,反而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姿态,继续猛烈抨击帝辛的失德行为。她指责帝辛宠溺妖妃,导致朝纲动荡不安,并以死相逼,毫不犹豫地从城头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一出死谏的戏码,让帝辛瞬间陷入了极为不利的境地,这是他完全始料未及的。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和儿子殷郊、殷洪竟然被阐教弟子直接闯入朝歌,将他们接走了。这个消息迅速传播开来,还传出了帝辛“虎毒食子”的谣言,使得帝辛在舆论上进一步陷入被动。这则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廷内外引起轩然大波。一时间,包括比干在内的众多朝廷文武官员,纷纷对帝辛进行口诛笔伐,言辞之激烈,令人咋舌。而那些老旧贵族们,则在私下密会时,弹冠相庆,似乎看到了帝辛倒台的曙光。
面对如此汹涌的舆论浪潮,帝辛却显得异常淡定。他静静地观察着局势的变化,虽然这一切超出了他的预期,但实际上,事情的发展比他原本筹谋的还要更进一步。既然如此,他索性就听之任之,坐山观虎斗。
然而,就在半路上,姜桓楚接到了一份密报。这份密报让他原本打算打道回府的计划瞬间变得复杂起来。原来,朝歌方面派出了一支严密防守的接引队伍,这显然是对他有所防备。
现阶段,姜桓楚虽然心中对帝辛的所作所为颇为不满,但他还不敢直接造反。原因很简单,作为国丈,他在大商的地位举足轻重,根本没有必要去冒险反抗。而且,按照“父死子继”的新规则,只要他耐心等待,很快就能以最合理的方式逐渐蚕食大商的根基。
与其他诸侯相比,姜桓楚的优势简直大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所以,即使他内心真的想要反叛,姜皇后的死也已经将这盘棋给彻底盘活了。顺着姜皇后铺好的道路,他前往朝歌指责、规训帝辛一番,说不定还能让自己的威望更上一层楼,这对于他日后的发展无疑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然而,若是此刻选择折返,恐怕不仅之前所拥有的全部优势会在瞬间荡然无存,还会被冠以谋反的罪名,率先与大商正面对抗。如此一来,西伯侯这位被上天眷顾的人物,恐怕会在睡梦中都笑出声来。所以,尽管心中万般不情愿,四大诸侯还是只能继续缓慢前行,一路拖沓地向京城进发。
最终,他们仿佛心有灵犀一般,在朝歌城外不约而同地会合,一场属于四大诸侯的秘密会议就此拉开帷幕。按照传统的礼制,诸侯之间是绝对不允许私下会面的,即使在路上偶然相遇,也只能相互谦让一番,然后各自离去。
然而,随着四大诸侯势力的不断扩张,这条禁令早已如同废纸一般,无人再去理会。于是,四大诸侯毫无顾忌地举行了这场密会,在宴席上更是公然订立了攻守同盟。
就在宴席即将结束之际,一个惊人的消息突然传来——姜皇后竟然以死相谏!这个消息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让姜桓楚当场喷出一口鲜血,而其他诸侯也都惊愕不已。
不过,对于姜皇后具体是如何“死谏”的,众人并不知晓确切的过程,这无疑给这场密会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和不确定性。姜桓楚这个在宴席上被其他三大诸侯捧到天上去的老父亲,此刻除了流泪以外,也是茫然无措。
帝辛在接到四大诸侯密会消息的时候,便派出费仲直接以接引大使的身份,强势介入这场密会。进来时刚好看到姜桓楚吐血,便火上浇油的拿出旨意宣读起来:“东伯侯教女无方,致使其诽谤朝廷,重伤陛下。阴谋裹挟王子,出奔离宫,罔顾社稷安危。事发后,顽固不化,抵死搅乱,更是出言不逊!在内不能总理后宫,安分内廷,在外则跋扈自持,意图染指朝政,非母仪天下之主。今褫夺姜氏一应封命,念起养育两位王子之恩,特赦其骸骨归葬东伯侯国。此命,天地鉴之!“
这封旨意不可谓不重,姜桓楚麻木起身接旨,然后佯装晕了过去。东伯侯部曲赶紧将他扶回行在,顿时东伯侯营地一片嘈杂。
现在就在朝歌城外,姜桓楚可以做的选择只有自缚入京一条路了,但是他的好女儿给他攥得偌大名声,他要是不加利用岂非可惜。因此,姜桓楚帐内少了一人,他带着姜桓楚密令,使用遁法避开监视,朝着东伯侯国而去。
朝歌城头上的申公豹在帝辛面前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帝辛摆手止住,嘴角含笑的说道:“内部既然至今不冒头,那就给他们制造一些便利,派人跟着此人,确保他安全回到东伯侯府,我倒要看看,这个出头鸟,他姜文焕敢不敢做!“
申公豹被帝辛的逻辑打败,心思百转之间,算是大致明白了帝辛的想法,顿时感觉之前在阐教和师兄弟之间的争斗变得寡淡无味起来。这种以天下为棋局的大魄力,对于只想着在元始面前争宠的阐教弟子的降维打击,让他开始不敢再有半分轻慢之心,恭恭敬敬的应声,转身下了城头就去安排起来。
四大诸侯进京的日子终于到了,姜桓楚朝会之时更是自缚上殿,让一众文武看了个目瞪口呆。帝辛却是走下御座亲自解开姜桓楚身上的绳索,更是将他令上御台,这才坐回御座,开始正常议事。
四大诸侯一个个上表称颂,帝辛却是按下不表。等朝会结束之后,还专门留下东伯侯入了内廷,先是以翁婿之礼见过,这才安排宴饮。席间,帝辛也是双眼微红,隐隐有泪将落不落,指出两位王子失踪之事,更是行礼于东伯侯,自言未曾看顾好姜皇后子嗣的罪过,让坐在下首的姜桓楚如坐针毡。
阴谋造反的密信已经发出,看帝辛的做派,短时间他们四大诸侯离京的可能性是不存在了,那么要是焕儿一时孟浪,只怕他的老命就要交代在此了。
要知道,当时接到召见入京的旨意的时候,四大伯侯就有过一次密会,当时就只有西伯侯那边静悄悄的,没有只言片语传来,三大诸侯和西伯侯的特使商议半天,号称算无遗策的西伯侯没有对于此次进京有一点判断告之。当时三大诸侯就起了不臣的心思,这种明晃晃的调虎离山,只要不是傻子都看的一清二楚。当时,西伯侯之子和他姜桓楚的儿子姜文焕就挑唆不止一次,让他鼓动他这个父亲挑起四大诸侯的大梁,正式反了朝歌。
现在,由于当时被自己女儿之死冲击的脑袋发热的姜桓楚,一下子就发出了那样的密令,现在连肠子都悔青了。知子莫若父,他那个倒霉儿子早就迫不及待要反了。作为大商最是膏腴、善战之地的诸侯国,国力之强,冠绝四大诸侯,但是民间纷纷扬扬传播的所谓‘凤鸣岐山,天命归周‘的谶语让姜文焕浑身不爽利。每每遇到自己恨不能卑躬屈膝的姬发和伯邑考,何德何能能站在他的前面。无论是大商立国也是从东夷部落联盟中崛起的历史,还是现在大商共主名分的名存实亡,都百分百的将他们东伯侯国推上了改朝换代的快车道,正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乱‘,在姜文焕的眼中,他的父亲老了!
不出所料,姜文焕得了父亲的密令,一点由于也不带的直接举起反旗,更是将帝辛荒淫无道、残害忠良,立妃废后,无德无才的实际广泛传播出来,据说这些证据还是西伯侯的此子姬发让人草拟之后呈给姜文焕的,更是在姜文焕面前执臣子礼,哄得姜文焕狂笑不止。
消息传到朝歌,姜桓楚立刻上表为自己辩驳,但是帝辛对此佯装看不见,即便群臣汹汹,帝辛也以东伯侯劳苦功高来敷衍塞责。这让四大伯侯更加摸不清帝辛的底细,西伯侯自从入京就将自己自囚于羐里,谢绝一切交往,将自己的存在感掩埋起来。更是传出要推演先天八卦,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
直到姜文焕的大军真实和大商军队对上,朝臣的谏言已经压不住了,帝辛这才开始让姜桓楚书信劝降,谁知书信一经离开姜桓楚的手上就成为他阴谋造反的罪证,有司定罪很快,判他一个醢尸之刑。南伯侯鄂崇禹出言为姜桓楚辩护,谁知他的部曲也在不久之后传来造反的消息,因此,他也只得陪姜桓楚一道共赴轮回。
北伯侯崇侯虎顿时孤零零一个人在朝歌沉浮,全面倒向帝辛。至于在羐里的姬昌,对于上述事件不发一言,更是有传言羐里有天地异象,给他增添无数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