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种看似稳固的联盟实则脆弱不堪,犹如风中残烛,在阐教的不断挑拨与煽动下,随时都可能分崩离析。面对如此岌岌可危的局面,颛顼深知,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就必须断绝仙神对洪荒世界的干扰。这已成为摆在他面前最为紧迫且重要的任务。
如今的人族,在黄帝的英明领导下,人口数量如井喷般爆发增长。面对这一庞大的人口基数,颛顼接手后,不得不考虑如何拓展疆土,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毕竟,若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撑,想要维系内部的团结与稳定,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正因如此,人族与妖族之间的争斗已然不可避免。这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种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阐教的仙神们,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他们巧妙地利用人族与妖族之间的矛盾,稍加挑拨,便能轻易引发一场场激烈的冲突。
当因为资源争斗后,这个人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绝境,举世皆敌。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魃体内的犼的力量却再也无法被压制,如火山一般喷涌而出。她所到之处,赤野千里,一片荒芜,仿佛大地都被她的力量灼伤。
这一变故,给了各族对人族围杀的绝佳借口。他们纷纷指责魃的暴行,声称她是一个危险的存在,必须被铲除。而广成子,作为一个记恨黄帝最后背刺自己的人,更是抓住了这个机会。
广成子打发他收复的妖族——应龙,带领着洪荒妖族对魃展开了一场血腥的绞杀。应龙凶猛无比,他率领着妖族大军,穷追不舍,将魃逼入了绝境。
不仅如此,广成子还巧妙地利用了魃的行踪,将她一步步引向人族的聚集地。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人族亲眼目睹魃的恐怖,更能让他们感受到妖族的强大。
与此同时,广成子还将魃是黄帝之女的事情传得沸沸扬扬,让整个洪荒都知晓了这个秘密。这无疑给人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让他们对魃的存在感到无比的恐惧和愤怒。
最终,在一场惊心动魄的决战中,应龙使出了浑身解数,成功地绝杀了魃。而广成子,则在关键时刻现身,亲眼见证了这一幕。
然而,广成子的行为并没有就此结束。他竟然将魃那破烂不堪的尸体拎在手上,仿佛这是一件战利品一般,极具羞辱性地将她丢回了首阳山。
完成这一切后,广成子还恬不知耻地向颛顼邀功,声称自己守护了人族,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甚至要求嫘祖现身,向他跪拜致谢。
颛顼无奈之下,只得亲自出面,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和屈辱,将魃的尸体收殓起来。他默默地将魃埋葬在赤水之北,这个地方远离尘嚣,仿佛是魃最后的安息之所。
然而,这一事件却让颛顼更加坚定了伐倒建木的决心。他深知,只有彻底消除建木带来的威胁,才能真正保护人族的安全和福祉。于是,颛顼开始与重、黎等重臣一起忍辱负重地策划这场艰难的行动。
与此同时,仓颉等身具功德之人也毫不犹豫地舍弃了自身的功德。他们深知,这些功德对于恢复干旱之下人族的生存之地至关重要。他们将所有的功德都奉献出来,用于改造那些被魃侵扰而变得荒芜的土地。
然而,舍弃功德的代价是巨大的。仓颉等人在付出之后,几乎无法维持自身的存在。他们的身体逐渐变得虚弱,最终功德耗尽,命陨当场。
面对这一切,颛顼虽然心痛不已,但他只能默默忍受。他知道,这是为了人族的未来,为了实现绝地通天的目标,必须付出的代价。
至于深藏在有熊部落内部的先天人族叶文筝,至今仍然没有苏醒的迹象。这个世界似乎也并未因为叶文筝的降临而发生太大的变化。
尽管如此,整个世界的进程却依然按照既定的轨迹发展。最终,以太上无为的算计为开端,以颛顼的陨落为终结,建木被成功伐倒,实现了绝地通天的壮举。
在那之后,帝喾站在建木之前,被颛顼当众指认为下一代人皇。这一决定不仅是对帝喾个人的认可,更是对他能力和品德的肯定。
帝喾深知责任重大,他决定在祭祀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伦理道德规范,以引导人族走向文明与进步。与此同时,太上老君所炼制的丹药和布置的大阵,更是如同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彻底斩断了人族返祖的可能性。
女娲娘娘也在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她重新编辑了后天人族的基因,使得人族的基因得以稳定下来。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人族的发展逐渐走上正轨,而阐教对于人间事务的影响力也随之慢慢减少。
然而,那些不甘心失败的人却并未就此罢休。他们分化出分身,悄然潜入人间,开始了一场漫长的潜伏与渗透行动。这些人妖两族的挑拨者,不断煽动两族之间的矛盾,企图再次引发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面对如此局势,帝喾在颛顼的支持下,毅然决定召集妖族,共同商议两族边界问题。经过一番艰难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共识,开启了人妖两族难得的共存时代。
然而,这种与妖族所定的协议,其维持的时间却极为短暂。尽管在各方势力集中控制的区域内,协议还能勉强维持一段时间,但越是远离这些核心区域,这种约束就越发显得无力。因此,边界之地的争斗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比之前更加惨烈。
帝喾却是以祭祀为媒介,开始不断的统一人族的思想,将艰苦卓绝和自力更生深深的烙印在每一个新生人族脑海中,强行推行祭祀的结果就是,几代之后,人族跨越了部落联盟的形式,开始初步出现国的概念,国君也开始出现。帝喾对此没有禁止,甚至对于有能力庇护人族的国,只要功绩说的过去的,帝喾甚至在首阳山安排官职,论功行赏更是毫不吝啬。
当人族进入国的概念的时候,表面上看是分化了人皇的权力,事实上,帝喾对此乐见其成。原因无它,作为当代人皇的帝喾靠着绝地通天的遗泽,不可能主动背弃和的可能,但是人族的繁衍让帝喾实际能够掌控的地域是相对有限的,但是人族不可能局限在他的统治地域,因此打出去,尽可能的争夺生存资源是必须做的事情,死亡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但是如果人族盲目的进入妖族势力范围,等待他的只有死亡,这时候强有力的领导者,以蚕食的方式楔入妖族领地,并能够自己组织势力挡住甚至反杀妖族,那么帝喾就会出面和妖族上层和谈,甚至出让首阳山的底蕴来换取被争斗下来的人族扩张。这种和为贵的模式对于自能看到自身利益的妖族而言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在满足妖王团体的利益诉求之后,妖族的败退就顺理成章。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模式,让人族的进展超过帝喾的想象极限。原本龟缩在首阳山的人族势力,在极短的时间内扩大几十倍不止。
颛顼时代的委曲求全没有了,人族在帝喾时期看起来除了人皇懦弱些,整个人族始终处于狂暴之中,对于被征服地区的改造更是让势力孱弱的人族渐渐的露出獠牙,妖族发现他们被一个个人族之国分割的七零八落的时候,却是再难以独自抵抗人族的征服步伐,只得一推再推,进入深山、老林、悬崖、峭壁、深涧、深渊……等等人族可达,但是不会选择长时间或者不可能长时间居住的地方。
帝喾拟定的人皇庙堂,各阶官职,祖地和国之间的隶属关系等,心力交瘁之下,陨落!陨落之前指认于尧。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代人皇,帝喾的功绩不显,甚至于普通人族多以帝喾不耻,总是和妖族媾和,甚至出让首阳山祖地的底蕴,在五帝之中可以说最不得人心。在他统治的几万年里,人族走出了首阳山,让人族的足迹遍及洪荒,打破部落联盟的桎梏,成为人族走向高度组织化的缔造者,真实功绩不下于黄帝和颛顼,但是……
尧帝即位之初,人皇的名分却是难以像之前一般只要上代人皇指定即可得到全体人族的信服,因此,即位之前,尧的孝名就传遍人族,因此,即便他们不会将他当作人皇一样来尊重,但是对于孝子美名的尧,始终保留着三分敬意。这让最初时期的尧无法执行自己的想法,但是也保持着帝喾在世时的勃勃生机。
但是,也正是在尧帝即位几千年以后,妖族退无可退之后开始组织起强大的对抗势力,开始剿灭相对弱小的国。人族被妖族的反抗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许许多多的的小国被灭。战争的硝烟弥漫到首阳山的时候,人族才想起自己是有人皇的,纷纷进入首阳山求援。尧帝立刻派出首阳山的军队驰援,更是以人皇的名义召集各国就近参战,这才稳定了均势。
达成均势之后,尧帝开始以救援的名义,开始带领首阳山的重臣一一走访各国,排查国中事物,纠偏达正,弘扬德化。这让仙神的挑拨手段再也难以简单达成,尧帝在帝喾官制的基础上,开始在各国内安插隶属于首阳山的官员和军队,慢慢的收拢能力不足国势力上层的权柄,以派遣、任命制度取代自发的组织形式,常保国的战力。
这一系列的动作,最开始并没有办法实施,但是妖族的反攻让这一切水到渠成,之后几万年时间,尧帝不断收拢人族的权力于首阳山,人族对妖族的优势已经无可抵抗。甚至于人族内部还编纂出所谓的尧乃是德的化身的传说。在巡查国的时候,纠偏的事迹更是广为流传,成为公正和公平的化身,加上他原本的孝子名声,顿时让尧帝一下子就超越帝喾,甚至隐隐有赶超颛顼的架势。
但是广成子对于黄帝直系后裔的尧那是深恶痛绝,勒令四海龙族作乱,他更是以番天印硬生生将人族居住之地上游拔高,蓄积大量的水,之后撤掉番天印,水淹人族。这一切做的极为隐秘,蓄水导致人族干旱,尧帝不得不接受龙祖刁难,在人族齐心协力之下收集了九十九缸纯水后开始施雨,但是当施雨开始不久,大洪水不期而至,尧帝勒令龙祖止雨,但是龙族却是派出更多族人,集体开始洪水之中强降暴雨。
尧帝知道上当,但是也是无计可施,因此指派重臣鲧开始治理洪水。这场大洪水将帝喾辛苦打拼下来的人族重创,再不及时处置祸事不小。因此,尧帝驾着黄帝留下的仙车独战龙王,拼着重伤才打退龙族。之后雨停,但是不断上涨的水平面还是让整个人族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本就在大战中受伤的尧没有强撑,在宣布闭关之后就选择“禅让“人皇之位,禅让制也在尧或者的时候被确认下来,这一变革让所有人族都看到了上升的希望,因此,即便面对如此绝境,人族也保有最高的热忱和希望。
但是鲧治水事败了,舜坐在人皇位上,看着底下汹汹的群臣,皱起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