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成良籍了,大孙子就要留在家,要不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日子就没法过了,孙女不一样,可以嫁出去。
顾氏也没别的法子,只能这么干,就收拾收拾,提了篮子去了媒婆家里,都是大挺好的饿,不管是大孙子还是孙女,总要说人家。
“大妹子,我是新来的季家的,想托你个事。”
顾氏把篮子递过去,是两包点心,特意买来送人的,这小兰村的媒婆姓孙,原先是她婆婆做媒,年纪大了,就传给她了。
孙氏见着人就知道啥事,她也不推拒,收了点心问:“婶子有话就说吧。”
孙氏三十出头的年纪,叫顾氏一声婶子不过分。
“唉,就是给家里大孙女说亲,劳你费心。”
孙氏听着因为顾氏口音,反应一会才清楚,是给孙女说亲的,她记的这家最大的是个孙字,看来是有要求的。
“婶子有啥要求?”
这当媒婆的那十里八乡的消息是最清楚的,谁家有正当年的孩子,闭着眼睛都能全数出来,要不也吃不上这份饭。
“就是咱家出来困难,我家花长的也好,要诚心,对咱们孙女好,就是大点也无妨,大点疼人。”
顾氏说的颠三倒四,就是没说明白要多少。
孙氏也大概懂了,这是想多要点,大点的就是续弦也成,这黄花大闺女,嫁给个二婚头的,可不是能多要点聘礼。
小兰村这边一般聘礼是五两银子,再加上置办的东西,也就是八两银子,能操办的很体面了,娘家疼闺女,愿意给陪嫁二两银子,厚厚的铺盖几套就看自家心意了。
孙氏想想这名单,就说了几家前头没了一个的人家,还有这人家愿意出的聘礼,这要是成了,这男方的谢媒钱也少不了。
至于季花愿不愿意这事,她就管不着了。
顾氏听着几个人选先是没吱声,这条件还是比不上南边。
“谢谢大妹子,我就回去跟家里的商量一下。”
顾氏做不了主,孙氏也理解,让人回去想好了,她就去说和。
顾氏回家说给季八听:“就是这季家,我看郑二楞就挺好,前边就留了一个小丫头,家里也不错,离得也近,以后也好帮衬家里。”
郑二楞这名字一听就知道,这人是有些愣头愣脑的,说白了不好听就是反应慢有点傻,因为这娶妻年纪就不小了二十六才成亲,女方也有点问题,娘家就想给找个人家以后也有个依靠,没要聘礼就把人嫁过来了,。
这女方平日看的好好的,有花痴的毛病,爱追着年轻漂亮的跑,娘家说的明白,把人关在家里就成了,也能正常生活,配郑二楞正好,郑家也不能眼看着儿子打光棍就同意了。
生了孩子之后没看住,这人去外边犯病闹起来,掉河里就没了,留下个小闺女,跟着爷奶长大,这孩子七岁了,郑家爷奶年纪大了,怕是以后管不了孙女,这孙女倒是个正常的,就想着张罗一个,不拘是寡妇再嫁带孩子的,还是什么都成,只要以后安分对二楞好,对孩子好就成。
这话就被在外边的季婷听见了,季花跟着大哥出去捡柴火了,这时候上山能弄点树枝下来,慢慢阴干也好过什么都没有强。
等人回来,季婷就悄声跟姐姐说了:“奶说要把你嫁给郑二楞,爷说要是多给聘礼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