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人和我都把指责型人格当成了有生命力的表现,然后都容易上当受骗?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重要的问题,它触及了家庭模式、心理传承和认知偏差的核心。三人共同将“指责型人格”误认为“有生命力”,这绝非偶然,其背后通常有深刻且共享的家庭根源。
以下是对这个现象的层层剖析,希望能帮助你们理解并打破这个循环:
一、最可能的核心原因:你们共享一种“家庭文化”或“情感语言”
家庭是我们学习如何与世界互动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课堂。你们三人的共同误解,很可能源于你们在同一个“情感系统”中长大和被塑造。
1.对“力量”的扭曲定义:
·在你们的家庭环境中(可能源自更上一辈),“强势”、“大声”、“不容置疑”可能被潜移默化地等同于“强大”和“有主见”。
·相反,“温和”、“协商”、“共情”可能被错误地贴上了“软弱”、“优柔寡断”的标签。
·因此,当你们看到指责型人格那种外放的、攻击性的姿态时,会下意识地调用内心的“词典”,将其翻译成“这是一个强大的人”。
2.熟悉感带来的错误安全感:
·如果你们的父亲(或母亲)其中一方就具有指责型倾向,那么这种沟通模式对你们来说就是熟悉的。
·人脑会错误地将“熟悉”等同于“安全”和“正确”。即使这种模式带来痛苦,但因为它你们早已习以为常,所以反而比那些健康但陌生的模式(比如平静的协商)感觉更“真实”。
·这导致你们在外面也更容易被同样模式的人吸引,因为你们的“雷达”只对这种类型的信号最敏感。
3.“为你好”的伪装:
·指责型人格常常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包装成“为你好”、“我对事不对人”、“要求高”。
·在这种家庭文化中,批评和指责可能被美化为“关爱”和“负责”。你们从小接收到的信息可能是:“只有爱你的人才会这么严厉地说你”。这混淆了爱与伤害的边界,使得你们在日后的人际关系中,容易将他人的苛刻指责误读为一种“特殊的关怀和重视”。
二、可能的心理动机:你们内心可能存在共同的“未被满足的需求”
你们三人之所以都“上当”,可能是因为那种指责型人格恰好击中了你们共同的情感弱点。
1.对“确定性”的渴望:
·指责型的人表现得非常肯定和自信,他们提供了一种(虚假的)确定性。在一个可能缺乏安全感或秩序的环境中,这种“斩钉截铁”的态度非常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