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幽幽小说网 > 另类小说 > 生活随想随思记 > 这类人别人的屎都是香的它自己的饭都是臭的

这类人别人的屎都是香的它自己的饭都是臭的(第2页/共2页)

*潜意识中,他们可能将“否定自我”与“安全”挂钩:贬低自己可以避免期待落空的失望,或防止他人批评(“我先说自己不好,别人就不能伤害我了”)。

2.**对外界的过度理想化(投射心理)**:

*通过将他人或他物完美化(“别人的屎香”),他们**逃避面对自身的不完美**。这种理想化本质是一种“心理投射”——把自己渴望但不敢争取的特质(如自信、魅力、成功),全部投射到他人身上。

***认知扭曲表现**:忽视他人缺点,放大他人优势;同时忽视自身优点,放大自身缺陷。

3.**“比较心理”的恶性循环**:

*习惯性将自己与他人对比,且永远处于“失败者”位置。这种比较不是为了进步,而是为了**反复验证“我不如别人”的自我预言**,强化自卑感。

---

###**二、潜在心理动因**

1.**早期创伤性经历**:

***严苛的成长环境**:如父母长期贬低、否定,或要求完美。孩子内化了“我永远不够好”的信念。

***情感忽视**:需求长期不被回应,形成“我的感受不重要”的认知,进而否定自我价值。

***被拿来与他人比较**:童年时常被与“别人家的孩子”对比,导致成年后自动延续此模式。

2.**病态的心理防御**:

***自我贬低作为保护伞**:通过主动贬低自己,预判他人的否定,以此避免被他人批评时的痛苦(“我先骂自己,你就没法伤害我”)。

***理想化他人以逃避责任**:认为“别人拥有的一切都是轻松得来的”,以此解释自己的“失败”,避免面对努力过程中的困难和风险。

3.**低自我效能感**:

*由于长期否定自己,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创造价值**。因此,即使拥有好东西(“饭”),也会认为“它迟早会变臭”,而别人拥有的东西则因“距离产生美”显得更珍贵。

---

###**三、这种行为模式的“好处”(心理获益)**

虽然这种心态有害,但当事人潜意识中会依赖它,因为它能:

1.**维持心理平衡**:

*通过认定“别人天生比我强”,解释自己的不如意,避免面对“我本可以努力但没做”的愧疚感。

2.**逃避改变的风险**:

*理想化他人意味着“他们的成功无法复制”,因此自己无需尝试改变,停留在舒适区(即使这个舒适区充满痛苦)。

3.**获取虚假安全感**:

*自我贬低可降低他人期待,避免承担压力;理想化他人则能依附于“强者”,获得一种“与强者关联”的替代性满足。

4.**吸引关注(消极方式)**:

*通过抱怨“自己多差、别人多好”,可能引发他人同情或安慰,短暂填补情感空洞。

---

###**四、如何打破这种扭曲认知?**

1.**觉察与记录**:

*当出现“别人什么都好,我一无是处”的念头时,立即记录具体事件。尝试客观列出:他人真实的缺点、自己实际的优点。

2.**挑战认知扭曲**:

*自问:“证据在哪?这件事真的代表我全部价值吗?如果是我朋友处于此情境,我会如何评价他?”

3.**停止比较,建立内在标准**:

*将关注点从“与他人对比”转向“与过去的自己对比”,认可微小进步。

4.**练习自我接纳**:

*每天写出1-2个“即使不完美,但我欣赏自己的地方”(如:“今天我耐心听朋友倾诉了”)。

5.**寻求专业帮助**:

*若长期陷入此状态,可能需心理咨询(如认知行为疗法)处理深层自卑和创伤。

---

###**关键点总结**

>**这种心态的本质,是通过贬损自我和神化他人,逃避面对真实世界的复杂性。它像一副扭曲的眼镜:既让自己活在“我不配”的阴影中,又把他人捧上神坛剥夺其人性。真正的解脱始于摘下眼镜,看清自己——你无需完美才值得被爱,他人也无需完美才值得尊重。**

如果身边有这样的人,请避免说“你很好啊”这类空洞安慰,这反而会强化他们的比较心理。可以说:**“我看到你在否定自己,这一定很累。但你知道吗?你刚才提到的xx事,其实需要很大的勇气\/细心。”**——用具体事实帮他们重新锚定自我价值。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幽幽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u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