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贤随后也提出疑问:“司令,先不说我们有没有这些武器,即便是有,我们哪来这么多的炮兵?迫击炮、火箭筒都不是普通人玩得转的,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根本不能发挥出武器的威力,这一点你怎么解决?”
李继贤说得没错,炮兵在这个时代是技术兵种,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底子和数学水平才行。这不是你多用炮弹喂就能培养出来的,单单一个根据敌方弹道计算敌军炮兵阵地位置,就涉及到微积分等高等数学知识,光凭这个就难倒了大多数人。
不过李宏却已有应对方法,只见他胸有成竹地说:“这一点其实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得益于阎老西的大力发展国民教育,山西的老百姓文化底子都还算不错,这使得我们培养炮兵难度大大降低。这几个月来我也没闲着,在徐志清大力培养炮兵的同时,我自己也抽空编写了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炮兵教材,大大降低了我们炮兵的培养难度。此外我还编写了炮兵手册,规范炮兵的操作的同时,也夹杂了一些数学知识,炮兵可以人手一本随身学习。”
除了以上方法之外,李宏还准备大力在军中举办几次文化学习竞赛,用以提升部队的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李宏还是一如既往的继续招兵,对于文化底子不错的,全部都分配到了技术兵种,类似于炮兵、装甲兵、汽车兵等等。
罗大山和李继贤仔细思考后,最终认可了李宏的办法,于是部队编制的事很快就被定了下来。
按照新的编制,李宏如今麾下有 2 个主力团,4 个预备团, 7 个保安团和大量民兵。在这次编制调整中,主要是以主力团和预备团为主,各团取消的掷弹筒则是平均分配到保安团头上。参加调整的 6 个团,每个团新增装备 18 门 60 毫米迫击炮、27 个反坦克火箭筒、81 支枪榴弹步枪,火力相比之前可谓是质的飞跃。
当然了,如此一来,火力提升的同时,后勤压力也会相应的增大。因此李宏在后勤运输方面又不得不下功夫,制作大量运输工具的同时,加紧了汽车兵的培养,同时在各县组织百姓进行运输训练,为战时组建支前民运队提供基础。
部队编制调整的工作李宏交给了罗大山和李继贤二人全权负责,他则是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
因为德国人额外提供的这批军火中还有 6 门 105 毫米榴弹和 40 门 75 毫米榴弹炮,于是组建独立炮兵的计划就被李宏提了上来。
此时,徐志清用来培养炮兵的地方已经被李宏早早更名为晋西北陆军学院,并利用汉斯少校的关系请来了一批德国教官,成为了一所名副其实的军事院校。
李宏找到徐志清后,向他宣布了组建炮兵部队的计划,听得徐志清激动不已。大半年来他在后方一直训练炮兵,为的就是担任炮兵指挥,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如今愿望即将实现,徐志清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
于是,晋西北炮兵第一团就这样被组建了起来。全团下辖三个炮兵营和一个 105 毫米榴弹炮连,共计装备 36 门 75 毫米榴弹炮和 4 门 105 毫米榴弹炮。每个营下辖三个连,每个连装备 4 门炮。
徐志清如愿以偿,成为炮兵团团长。看着面前威武雄壮的炮兵团,徐志清心中豪情大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和鬼子炮兵一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