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那代人留下的日志,”林夏站在问源之台前,看着孩子们在回声石上画下歪歪扭扭的问号,存在之质中的光晕与问号产生共鸣,“最珍贵的不是结论,是字里行间的困惑。就像此刻的问源之音,它的价值不在于得到答案,而在于让我们永远保持‘还不懂’的谦逊。”
双生宇宙的共同日志,在“源生札记”之后,又多出了“问源录”。里面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一页页的“问题与回应”:
- 问源之音:“为什么要连接?”
- 星网回应:“因为孤独时,分享的快乐会翻倍。”
- 问源之音:“为什么要独立?”
- 反共生域回应:“因为只有做自己,才能真正与别人相遇。”
- 问源之音:“宇宙会消失吗?”
- 所有文明共同回应:“不知道,但我们会一起看到最后。”
林夏的存在之质,此刻已能与问源之音自由对话,白花的轮廓旁围绕着无数个跳动的问号。她知道,从植物园的第一朵紫色花苞到问源之台的回声石,这场探索的终极动力,始终是那份“想要了解”的初心——像孩子永远对世界好奇,像文明永远对宇宙敬畏,这份好奇与敬畏,才是所有进步的源头。
当第一颗问源之籽的问号果实成熟,裂开的果壳中飞出无数个新的波动符号,像一群小问号在源生之园里飞舞时,林夏看着各文明的成员追着符号奔跑,笑着争论“这个符号该怎么解读”,突然明白:所有探索的意义,都藏在“提问-回应-再提问”的循环里——就像问源之音永远在问,文明永远在答,而宇宙,永远在一旁温柔地看着,像个耐心的老师,也像个好奇的同伴。
而那串最初的波动符号,此刻正与回声石的能量融为一体,在问源之台的上空形成巨大的“宇宙问号”。林夏知道,这场关于提问与探索的故事,永远不会有落幕的一天——它只会在每个新问题诞生时,每个新回应出现时,继续生长,继续闪耀,就像源生之芽永远在发芽,混沌之花永远在绽放,而生命对世界的好奇,永远不会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