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互助‘云养花’”活动也悄然开展起来。对于那些热爱养花但暂时无法照料的居民,志愿者们会帮助他们将花盆放在窗边,开启摄像头,让其他居民远程欣赏。而对于那些独居的老人,门卫处的老李则会代为照料他们窗台上的盆栽,浇水、晒太阳,有时还会拍下照片,发给老人看,让老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关怀。
一天深夜,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林野从浅眠中惊醒。他抓起电话,声音还有些沙哑:“喂,哪位?”
“林队长吗?我是3号楼1601的刘凤芝……我老伴……他心脏支架的药……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替格瑞洛……明天……明天就没了……”电话那头,老人的声音带着明显的哭腔,充满了绝望和无助。
林野的心猛地一沉。心脏支架术后,这两种药是维持生命的关键,一旦断药,后果不堪设想。他立刻清醒过来,抓起笔在纸上记下药名和数量,然后冲出办公室,一边打电话给街道卫生院,一边驱车前往。
卫生院的答复让他心头一紧:该药属于特殊处方药,且目前库存已经见底。林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联系了区卫健部门,详细说明了情况,请求特批调药。电话那头的人也被老人的情况打动,答应帮忙协调。林野顾不上休息,立刻驱车前往指定的药店,往返四十公里,在凌晨的寒风中奔波。当他终于将那盒救命的药拿到手中时,手心全是汗,心脏也跳得飞快。
回到小区,已经是凌晨三点。他顾不上疲惫,立刻联系了信息组,确认了老人的具体位置,然后拿着药,快步走向3号楼。电梯里冷得像冰窖,但他却感觉不到寒冷,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把药送到老人手中。
敲开1601的门,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憔悴的老太太站在门口,身后躺着她的老伴。看到林野手中的药盒,老太太瞬间泪如雨下,她颤抖着抓住林野的手,声音哽咽:“孩子……救命的恩情……我老婆子记一辈子……”
林野扶着老人坐下,将药递给她,详细交代了用法和注意事项。看着老人安顿好老伴,他这才松了一口气,转身准备离开。老人却一把拉住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林队长,这……这是我自己写的感谢信……帮我贴宣传栏……”
林野接过纸条,展开一看,上面是用铅笔歪歪扭扭写着的字:“谢谢我的孩子们(志愿者),你们让我这孤老头……不孤单……”
看着这粗糙却饱含深情的字迹,林野的眼眶瞬间发热。他小心地将纸条收进自己的工作日志里,这是寒冬中闪烁的人性微光,是他和他的团队努力的意义所在。
像这样的故事,在晨曦花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在上演。保安队员们不仅是在配送物资,更是在传递温暖;志愿者们不仅是在提供帮助,更是在编织一张无形却坚韧的关爱之网。
一个飘雪的午后,林野扛着两大袋米面,手里还提着一个用塑料袋裹得严严实实的收音机,慢慢走上7号楼。这是给住在顶楼独居的赵大爷买的,老人前几天在群里念叨,说想听新闻解闷。雪不大,但很密,落在肩上,很快化成了水,浸湿了他的外套。
敲开1602的门,开门的是一位略显佝偻的老太太。林野说明来意,将米面和收音机递给她。老太太接过东西,连声道谢,然后示意他等一下。她转身从里屋拿出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纸,隔着门缝递给林野:“林队长,这是赵老头让我给你的……”
林野接过纸条,展开一看,上面是赵大爷那熟悉的、略带颤抖的字迹:“谢谢我的孩子们(志愿者),你们让我这孤老头……不孤单……”
和之前刘凤芝老太太给的那张如出一辙。
林野的眼眶再次湿润了。他深吸一口气,将纸条小心地收好,然后对门里的老太太说:“阿姨,您告诉赵大爷,我们会常来看他的。”
说完,他转身下楼。雪还在下,但他的心里却感到一阵温暖。他知道,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在继续,困难依然很多,但只要他们坚守岗位,只要他们用心去关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一定能够战胜病毒,迎来胜利的曙光。
回到办公室,林野将那张纸条和之前那张一起夹在工作日志里。这两张纸条,就像两颗小小的火种,在寒冷的冬日里,照亮了他的心,也照亮了整个晨曦花园。他知道,这场疫情,不仅考验着他们的能力,更考验着他们的初心。而这份初心,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对邻里的关爱,对家园的守护。
窗外的雪,还在纷纷扬扬地飘落,但晨曦花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因为这份特殊时期的关怀,而变得不再孤单。林野相信,等这场雪停了,等疫情结束了,春天一定会如约而至,而这份在寒冬里凝聚起来的温暖和力量,也一定会成为小区居民心中最宝贵的财富,支撑着他们走过未来的每一个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