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河最边缘的支流,在未知迷雾前停下了脚步。这片迷雾与此前探索的任何区域都不同——它不反射任何能量,不传递任何信号,连万维叶的低语都无法穿透。维度适配仪靠近时,屏幕会瞬间变成一片空白,仿佛被迷雾吞噬了所有数据。唯一能确定的是,迷雾深处偶尔会传来极微弱的“叩问波”,那波动既像呼唤,又像质疑,让靠近的生命莫名心悸。
“这不是物理意义上的边界,是宇宙的‘认知边界’。”星络让回响号悬停在迷雾外围,虹光膜在接触迷雾的瞬间泛起涟漪,却无法深入分毫,“迷雾在问我们:当所有已知的共生法则都失效时,连接的意义是什么?”
叩问波首次被解析时,全维议会陷入了沉默。波中蕴含的不是具体的信息,而是三个终极追问:
1. 若存在无法共鸣的维度,共生是否还有意义?
2. 若连接会导致自身消亡,是否还要坚持连接?
3. 若宇宙的终极真相是“孤独”,所有共生是否只是自我安慰?
“这些问题不是否定共生,是让共生更深刻。”凌的平衡纹在叩问波中剧烈闪烁,他能感受到迷雾深处藏着一种“超越维度的存在”,这种存在见过太多文明的兴衰,对共生的脆弱性了如指掌,“就像人会追问生命的意义,宇宙也在通过迷雾追问共生的本质。”
为了回应叩问,全维议会决定派出“追问小队”——由各维度最具哲思的生命组成,包括默语者的长老、幻梦维度的梦织者、冲突维度的和解者,以及星络与凌。小队的飞船卸下了所有武器与防御系统,只保留最基础的通讯设备,带着“赤裸的坦诚”驶入迷雾。
进入迷雾的瞬间,所有仪器彻底失效,队员们的意识却变得异常清晰。他们仿佛置身于“思想海洋”,周围漂浮着无数文明的“追问碎片”:有的是早已消亡的超古文明对孤独的呐喊,有的是边缘维度对存在的迷茫,有的是成功共生的文明对永恒的渴望。这些碎片不攻击,只静静展示着宇宙最深层的困惑。
“共生的意义,或许就藏在这些追问里。”默语者的长老用能量波纹传递意念,他的波纹在思想海洋中扩散,与其他碎片产生共鸣,“就像人在追问中理解生命,宇宙也在追问中寻找共生的根基。”
在思想海洋的中心,他们见到了“迷雾之核”——一个由纯粹意识构成的存在,它没有形态,却能模拟所有维度的特征。它告诉小队,自己是宇宙诞生时“初始疑问”的具象化,亿万年来一直在收集各文明的追问,只为等待一个能直面这些问题的共生群体。
“第一个问题,关于差异的极限。”迷雾之核模拟出一个“绝对异质维度”——那里的生命以“自我毁灭”为生存方式,任何连接都会导致双方的能量体系崩溃。“你们会如何对待这样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