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玄妙的境界中,萧天歌忽然明白:二禅天的奥秘不在于强求,而在于放下。
就像调琴,不是改变琴弦,而是调整自己的手法。
当内在频率与天地同频时,融合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原来如此...\"他忽然轻笑。
在这近乎纯粹的精神世界中,要登临少光天,关键在于放下三种执着:
其一,放下\"寻伺\"之念。
初禅天还需刻意保持觉知,而这里要如飞鸟离枝,自然翱翔。
萧天歌放松心神,任由那些\"该如何做\"的念头如沙粒般从指缝流走。
其二,体验\"内净\"之喜。
他引导体内灵力沿经脉流转,不追求力量增长,只感受灵力过处带来的清明感。渐渐地,皮肤表面泛起珍珠般的微光。
其三,安住\"定\"境。
当一缕烦躁升起时,他不驱不逐,只是静静看着它如晨雾般自行消散。
金刚杵上的佛光开始与少光天的柔光共振,发出风铃般的清响。
忽然,萧天歌整个身体变得通透,像是要融入这片光明。
他睁开眼,发现自己的指尖已经开始发光——不是反射外界光芒,而是从灵魂深处透出的净光。
远处少光天的天人们似有所感,纷纷向他投来祝福的光芒。
\"这便是定生喜乐么...\"他低头看着掌心流动的光晕,忽然明悟。
二禅天的快乐不是修来的,而是当心灵足够清净时,自然显现的本然状态。
就像乌云散尽后,太阳一直都在那里。
萧天歌盘坐在无尽光明中,周身流转的能量让他顿悟这三重天境的真谛。
第一重少光天,对应着\"满足\"后的喜悦。
就像饱餐后的满足感,修行者在此享受初离欲界的安乐。
但这种喜悦仍带着\"有所得\"的痕迹,如同婴儿第一次尝到甜味时的欢喜。
第二重无量光天,则是\"若即若离\"的玄妙状态。
既不完全满足,也不刻意追求,如同站在山巅感受清风拂面。
这种喜悦更加纯粹,已褪去\"得到什么\"的执着。
第三重极光净天,已然进入\"无求\"之境。
就像鱼儿不觉水的存在,这里的喜悦完全超越了满足与否的概念,纯粹是生命本然的绽放。
萧天歌的金刚杵突然悬浮而起,在三种能量间自如转换:触碰少光时泛起满足的金芒,掠过无量光时化作中性的银辉,融入极光净天时则回归本真的透明。
\"原来修行之路...\"他伸手接住落下的金刚杵,发现它已轻如光羽,\"就是从计较得失,到看破得失,最后连'看破'这个概念都放下的过程。\"
此刻的他,就像一滴终于意识到自己本就是大海的水珠,在纯粹的觉知中,连\"沉浸\"这个动作都显得多余。
二禅天的光明无声地穿透他的灵体,仿佛在温柔地提醒:真正的超脱,从来便是不可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