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真能如此治国,当然是最好了。
可又该如何让天子,让那些诸侯他们也明白这些道理呢?
即便是告知了他们,又该如何让诸侯们和天子,来施行这些规则呢?”
孔子思量了一会后,虽然他觉得老子的这法子有点异想天开,基本上没有可能被施行。
但他还是想要问问,万一老子有让这些规则落实的手段,那便更好了。
“天子和诸侯,有车马,有刀兵,有弓弩,有社稷,有律法,还有牢狱,他们就是这天下有余者。
他们为什么要你的这些论述呢?
强大的诸侯,不会听这些道理,更加不会施行这些规则,因为他们很强大,他们是有余者。
这些规则虽是自然之道,可对他们而言,却是有损于他们的利益。
弱小的诸侯,或者百姓万民,他们是不足者,他们听了这些道理,明白了其中规律,也无力改变什么。
所以他们为什么要听你的这些道理呢?”
老子笑了笑道。
“可那也应该押看看,是谁的道理更加正确吧。”
孔子再次回复道。
“对错很重要吗?或许很重要吧。
你其实是明白这些的,甚至你也是这样做的。
只是这些道理,与你心中的礼,与你想要礼制不符,所以你不想承认罢了。”
老子摇了摇头,看着孔子说道。
孔子看了看自己一身的腱子肉,也是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没有说什么。
............
“老子的观点,应该就是最早的乌托邦思想了吧!可惜,乌托邦这种思想只存在于理想之中,以前生产力不高的时候,大家都认为只要将生产力提升上去就能出现乌托邦。
但事实证明,老子的话是对的,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有余者是不会知足的,即便有再高的生产力,也是无法让有余者满足,或者说,无法让人心满足。”
“说到底,还是要有实力,只要有了足够的实力,才能让人家听你的道理。
孔子其实明白这个道理。”
“孔子当然明白这道理了,你以为孔子这一身肌肉是白来的?”
“说到底,其实就是人心。
完善的规则就在那,但是既得利益者,他们不会放弃到手的好处,甚至他们在好处到手之后,还会将手伸向那些尚未到手的好处。
所以这种完善的规则,除非有绝对的武力在上方镇压,不然这一切都是虚假的。
可若是有了强大的武力镇压,那就不是自然之道了。
一时间,便陷入两难之地。”
.............
“自然之道,丘已有所受益。
然人心不测,如此之法仅存于臆想之中。
当今天下战乱频出,不知老子是有何看法?”
沉默了一会之后,老子再次询问道。
这次老子没有回复,而是不时的看一下天色。
“终于来了。”
大约又过了一刻钟左右,老子突然点了点头。
只见天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暗淡了下来。
天上的太阳,突然就暗了一角,渐渐的,整个太阳都暗了下来,日食出现,整个天下陷入到了黑暗之中。
对此,在场的人,不管是孔子也好,是老子也罢,都没有丝毫的慌乱。
因为在场的人都知道,日食这只是一种天象罢了,这是自然的规律。
“在自然的规则之中,除了永恒不变的规则之外,总是还会有些意外的。
如偶尔出现地龙翻涌,如河水改道,亦如此时此刻的日食。
当下,天下人都以为是太阳受到了灾难,也有人会以为,这是上天给世人,发出了灾难的警示。
或许人们在祈祷,在跪拜,在祈求太阳不要受灾,在祈求上天不要降下灾难。
可这日食,只不过是自然中的一部分而已。
太阳没有遭受灾害,这也不是上天给人们的警告,这只是自然出现的情况。
不管人们祈祷与否,日食都将过去,太阳还会出现。
太阳的再次出现,是自然的规律,也是必然会再次出现的,而不是人们所祈祷的结果。
这天下的事情,也大致如此,由盛而衰,由衰而盛,天下再长久的太平,也终究有一日会被打破成动乱,再混沌的动乱,也终将有一日会被终结。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何尝又不是自然的一种规律呢?人力是无法阻止这种规律的,一切顺其自然便好。”
老子看着已经暗下的天空,对孔子说道。
“不,这个我不认为是这样。
自古以来,人存天地间,遭受了无数的灾难。
有天崩地裂,有洪水泛滥,也有着各种不止的战乱。
然而,先民并没放弃对抵抗,没有顺其自然。
有大禹治水,疏通河道,平息水患。
有武王伐纣,结束暴政,有周公制礼,制定规则。
还有诸多先贤志士,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兽斗,与人斗,这才有了后面的太平盛世。
若是没有这些先贤的抵抗,若是这些先贤也只追求顺其自然,那么便不会出现太平盛世。
天地自然的灾害,或许有朝一日,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地势的变迁而消失,重归于平静。
但太平盛世想要代替动乱,那便需要有圣贤的出现,需要圣贤的领导,需要人们的不懈奋争,盛世才能出现,而不是顺其自然。”
孔子第一次反驳老子道。
“天下只有在大道废弛之际,人们才会称赞仁义,也只有国家混乱之际,才会有贤才忠臣争相出现,被人所知。
太平盛世的出现,不是因为圣贤的出现而终结乱世,不过是动乱催生了圣贤,故而才有了太平盛世。
况且是否圣贤,还未可知。”
老子摇了摇头道。
“为何?”
孔子连忙询问道。
“这些所谓的圣贤,不过是争斗之中的胜利者罢了,他们是君王,是诸侯,是士人,也是百姓。
争,此乃天下祸乱之源。
天下之所以动乱,其根源,便在于君王诸侯之争。
君王争的是天下,是社稷,诸侯争的是疆域,是城池,因此便有了乱世。
而乱世之中,人心向恶,这便是由士人百姓之争而起。
士人争的是名利,百姓万民,争的事衣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