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大人!”
……
仙庄乡因为作为青苗法实行的先行乡,待杨骏与李穆的车马刚行至仙庄乡的村口,本来准备着秋种的农民,在地里驼背的腰身缓缓挺直,当看到是杨骏时,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
“是明府大人,杨大人来看咱们了!”孩童们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面,老人们则相互搀扶,眼中满是热忱。
抬眼望去,上次来满是荒草遍地的土地,如今民众都在如火如荼地整理着,准备着接下来的播种,田埂间,新修的水渠纵横交错,清澈的水流源源不断地浇灌着田地。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农快步上前,激动的声音微微颤抖道:“杨大人呐,多亏了您推行的青苗法,让咱今年有了地,更是有了种地的种子!过去每到青黄不接的时候,一家人都饿得前胸贴后背,四处借粮还遭人白眼。可如今,有了官府,不仅能及时播种,还添置了新农具,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在场的百姓眼中流露出的希冀目光,正是杨骏内心深处最为渴望见到的景象。他缓缓环视四周,声音清亮而坚定地说:“目睹了大家的生活现状,我推行青苗法的决心非但没有丝毫动摇,反而更加坚定不移。此番前来,一是为了亲眼见证青苗法在的成果,另外,就是看看再跟大家找些谋生赚钱的法子!”
话音刚落,人群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一阵高过一阵。一位年轻后生挤到前面,满脸兴奋地说道:“杨大人,您这法子可真是救了俺们仙庄乡!如今日子好了,大伙就盼着能多赚些钱,让生活更上一层楼。”
“是啊,大人,我们都愿意听你的,你说让我们干什么就干什么!”
“没有大人,我们乡连着官学都没有,因为大人到来,现在我们的孩子都有学上了!”
隐隐约约的,从着不远处传来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本来是在这里对当地百姓进行宣传青苗法的说书先生,也是因为官府的支持,在当地生根,教授学生读书认字,当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好了,大家先去忙农活去吧,我和县丞大人再看看这里情况,有好消息一定给大家说!”
饶是如此,一路上,百姓们自发地献上家中的土特产,有刚摘下的瓜果,有新酿的米酒……琳琅满目,不免让人感动异常。
马车悠悠停驻于官田之畔,李穆一马当先下车后,足尖轻点于依旧被野草肆意覆盖的土地上。他环顾四周,目光所及之处,尽是一片未经雕琢的自然之态,不禁脱口而出:“大人今天带我来这里,可是已经决定好了,接下来这些官田准备做什么了吗?”
杨骏环视了四周一眼,不急不慢道:“不急,还没到时候!”
李穆一时之间未能领悟这句话的深意,所谓的“没到时候”,究竟是指时机尚未成熟,还是另有他意?正当他心中疑惑不解之际,一阵悠长的马嘶声自后方悠然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