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这就是读过书和没读过书的区别啊。”
一句话说得那位第一个开口的商人面红耳赤。
他确实没怎么读过书,也就是有钱了之后才找了个落魄书生,学会了识字。平日里做生意忙得要死,哪有空读书啊。
“就是,看来以后一定要让晚辈多读书啊。”
“我也要多读书,我才三十有六,还有好多年能活呢。”
“话可不能说得太早了。”
“你个狗入的,这是在咒我啊。”
两人说着,竟然有要动手的趋势。
幸亏屋里人多,将将两人给拦了下来。
“你们够了啊,说正事儿呢。其实多做好事儿这话说得也没有错。
一个好名声,有时候也是可以救命的。
如果百姓和皇帝都念着咱们的好,那咱们做人也可以抬头挺胸不是。
反正我是决定了,回去之后就涨工钱。
反正钱赚得多了,多点儿少点儿也无所谓了。
不如拿出一些来收买人心,落个好名声。
要是哪天天公不做美,那里遭了灾,我第一个给朝廷捐钱捐粮,想必皇帝他老人家也会念着我的好。
真要是出了什么事儿,或许能换个活命的机会。”
这算是肺腑之言了。
众人闻言,皆不再说话,开始细细咀嚼。
许久之后,有人一拍大腿站了出来。
“我有个主意,大家听听合适不合适。杭州城不是有个江南商会嘛。在座的也有江南商会的人。
要我说,咱们可以再成立一个组织啊。
这个组织就负责做好事儿,咱大明哪里遭了灾,咱们就一起出钱出粮出人,帮着朝廷赈灾。
多做几次,不管是朝廷还是百姓,都会念着咱们这些商贾的好处。
慢慢的,咱们的地位不就提高了嘛。”
“妙啊。一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咱们这么多人联合起来,兴许都不用朝廷出钱,咱们就把灾给赈了,这可是天大的好名声啊。”
“此言差矣,你这叫收买人心,皇帝会怎么想呢?要我说,赈灾这种事儿,必须要朝廷为主,咱们为辅,好名声那是皇帝他老人家的,咱们可不能太出风头,简在帝心就行了。”
“对对对,这话说得对,收买人心这事儿可做不得啊,弄不好要杀头的,必须要谨慎。”
常言道,天威难测。皇帝的心思有多少人能猜透呢。
就算是做好事儿,如果被皇帝认为有收买人心的嫌疑,那可是要跟谋反挂钩的。
这可是灭九族的罪啊。
“那你们说怎么办,做好事儿难道还有错啊?”
“做好事儿没错,但是怎么做就得有个说法了。”
“那你说怎么做?”
“我不知道,但是我想有个人肯定知道。”
“谁?”
“王爷!”
“你他娘的还真是个人才,这事儿王爷肯定有分寸,要不咱们派个人去问问王爷?”
“我看行。”
“那派谁去?”
“吴老当仁不让啊。”
反正吴老胆子够大,他又是今天的商人代表,一时不烦二主,让他去还真是合适。
“不行不行,老夫今天已经很过分了,可不能再出面了。”
吴老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儿,他今天冲锋在前,肯定会惹得文官们不喜。
以后的日子怕是很难过,眼下要是再出风头的话,恐怕一家人的安全都是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