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事的过程中,将理论用于实际,再从实践中总结问题以及方法。”
“如此,县衙有了更多的帮手,学子也得到了实践的机会,互利共赢,不知先生和爹爹觉得如何?”
公孙盛和顾怀义对视一眼,抚须点头笑道,“老夫正有此意。”
“原来先生早有打算,我这是在先生面前班门弄斧了。”
不愧是大儒,有公孙盛的教导,就算没有她提供的方法论,秀才班的结果也必定不会差。
由此可见,大儒本身的见识与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打破信息差之间的距离的。
有了公孙盛的亲自带领,辅以顾音提供的方法论,宁县学院秀才班的县衙定向实习在悄然间拉开了帷幕。
时年七月
“哥哥必须去京城才能参加秋闱?”顾音惊讶的声音响起。
顾宸朔比她更惊讶,疑惑地看着自家妹妹,“考生必须在户籍所在地参加考试,你不知道吗?”
顾音摇摇头,她关注过科举考试,但没想到还有这要求啊。
过了一会儿,顾音后知后觉,惊道,“户籍所在地,哥哥你的户籍在京城?”
顾宸朔噗嗤笑了,清朗少年脸上满是对妹妹的宠爱,“我们一家的户籍都在京城,我还以为你都知道呢,难道你对京城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吗?”
妹妹两年前还是呆呆傻傻的样子,清醒过后就跟变了个人似的。
她从来没问过来一家子来宁县前的事情,他们也只当她不想知道,便也从不提起。
“我都没去过京城,能对京城有什么印象?”顾音用奇怪的眼神看向顾宸朔,提出一连串疑问,“不过我们家的户籍为什么在京城?父亲不是来这里当官了吗?户籍没跟着一起迁过来?”
顾宸朔仔细端详了一会妹妹的表情,发现她是真的什么都不记得了,这才解释道,“祖父祖母也都在京城,我们都是在京城出生的,从一出生开始户籍就在京城了。父亲也不会一辈子在这里当县令,户籍当然不会迁过来了。”
顾音意识到自己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谁会轻易抛弃京城的户籍而迁到一个偏僻的小县城呀。
只是……
“祖父祖母?我们还有祖父祖母?”顾音震惊了。
“妹妹你小点声,这话让别人听到可就不好了。”顾宸朔耐着性子解释,“我们不仅有祖父祖母,还有大伯二伯两家呢。先前的事你都不记得了,不过不要紧,哪天回京城你重新认识就可以了。”
认识个大头鬼!
顾音跌坐在椅子上,仿若遭了雷劈,“怎么突然冒出一个大家子来……”
“这不合理啊,我怎么从未见你们跟京城有书信往来?”
“怎么没有?”顾宸朔回道,“想必是你没发现罢了,父亲一直都有跟祖父联系的。”
“祖父他们都是做什么的?”猛然知道他们居然还有本家,顾音急需了解一下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