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涉失败,那就打!
交涉失败,那就打!
二月初十,洛阳。
此时的洛阳城乌烟瘴气,宛如人间炼狱,导致这一切发生的罪魁祸首自然是董卓麾下的十几万将士。
洛阳南城门。
一只装备精良的百人队伍,打着“金”字旗,正在城外与城门校尉交涉。
刘平,表字仲武,乃是乌伤刘家嫡系。”
刘平明白第一轮交锋,他败了。
深呼吸,调整心态。
乡下小子,斗不过老硬币很正常。
来时,金茂将跟刘平说了,就把这次经历当做历练,不要看得太重,把来意说清楚且安全返回就是一件大功。
可刘平偏不信邪,要跟李儒斗一斗,现在终于老实了。
刘平从马车里拿出一摞纸张,递给李儒道:“这是我主的要求,只要董…丞相答应,那便各自罢兵休战。”
李儒没接,也不敢接,诧异之余,伸手邀请道:“使臣请进城,丞相已经备好酒席,您可与他亲自言说。”
既然对方都缴械投降了,李儒也不好太过为难,立马换了副面孔。
刘平还是第一次遇见比他还不要脸,还能收放自如的人。
他将这一切默默记在心里,决心将来一定要超过李儒,成为一名合格的使臣。
李儒只是偶尔客串一下,并不专业,这倒不能怪刘平,而是金茂手中情报太少,或者说不重视这方面。
进入洛阳城。
隐入刘平眼帘的,并非是人来人往的热闹场面,而是家家户户大门紧闭,仿佛进入末日一般。
不时还能看见一队又一队的士兵强行闯入某一家某一户,霎时间,惨叫声、哭泣声奏鸣。
刘平下意识地皱眉,这等人间惨状,他倒并非没见过,而是没想到董卓麾下军纪如此散漫,要是换作金茂军中,八百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这一切,李儒都尽收眼底,心中不由地对金茂更加忌惮。
别看他怼刘平时信心满满,真要是刘平反向怼回来,败的肯定是李儒。
别看董卓军损伤不大,而且孙坚也被干死了,但金茂正在源源不断调集大军的消息,还是被董卓获悉。
几万人就那么难缠,要是数量破了十万,那还怎么打。
就连撤回来的徐荣都说了,只可智取。
就连董卓帐下最能打的将领都这么说了,可想而知,金茂到底有多强。
因此,董卓对这次双方的交流非常重视。
皇宫,南宫。
董卓在此宴请金茂使者刘平,与会都是些银印青绶,秩比二千石以上的大官。
刘平这个铜印黑绶在中间,当真是小心翼翼,生怕给金茂丢人。
而正是这样的表现,让董卓轻视不已。
不过,面对刘平提出的要求,董卓却是满口答应着,只是要求多给几天的时间。
这样的巨佬,竟然如此好说话?
于是,刘平再次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
“豫州刺史孙坚为国捐躯,我主想为其施以诸侯之礼葬之,还请丞相允准。”
按理来说,董卓连前面那些苛刻的条件都答应了,这点小要求一点也不过分。
不料,董卓大发雷霆,仿佛要杀人一般。
“孙坚?”
“他算个什么东西!”
“还想以诸侯之礼厚葬,孤恨不得挖其坟,鞭其尸!”
宴会到此结束,双方也都明白了各自的底线。
董卓那边就是没有底线,能拖就拖。
二月十二。
刘平收到某位汉室忠臣的匿名信,将董卓正在迁都的一切说得明白,并约定今夜寅时为其大开东城门放行。
信中所说之事,刘平选择相信,但他不相信有这样的好心人,就做了两手准备。
次日寅时。
洛阳东城门发生暴动。
扬州牧使臣刘平,在一百亲兵卫的拼死之下,杀出洛阳城,城门守卫死伤无数。
等到李儒收到消息,赶过来时,刘平早已失去踪迹。
而有一人却比李儒更早地赶到。
牛辅!
这是董卓另一个女婿,跟李儒不同,牛辅手握重兵,深受董卓信任,乃是洛阳守城将领。
但是李儒更在乎的人,却是牛辅身边的贾诩!
希望此事跟贾诩没关系,否则,李儒晚上都要睡不好觉。
…
二月十三,大谷关。
刘平为了躲避董卓骑兵,在嵩山周围绕了一大圈,才终于在第二天逃回大本营。
一百亲兵卫只剩三十余人。
金茂那个心痛啊,可又不能怪刘平。
虽说没能完成出使任务,但带回来的消息足够劲爆,也算是有功无过。
毕竟,董卓本就不想答应任何要求。
“看来还是没打疼。”
回想这一仗,董卓也就损失了不到两万骑兵,再加三万多老弱残兵,相对于二十万基数来讲,才四分之一不到。
还能再打嘛。
既然如此,金茂便要开岂第二轮大会战。
围攻洛阳!
眼下大谷关有三万大军坐镇,广成关也有三万新兵,鲁阳还有一万水军,可以说两州能抽调的人基本都到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将领不够。
新投靠的孙坚旧将朱治,金茂赏识其才华,会当将领来培养。
但韩当、祖茂这样的死忠,金茂完全没有丝毫任用的意思,无非浪费点粮食养几年而已。
不过,两个出乎预料的人到来,改变了金茂的想法。
孙策!孙权!
两兄弟是当天晚上到达的,金茂也亲自接见了一番。
孙权今年才十岁,却比他哥孙策要冷静地多,言语行为都很得体。
这反倒让金茂更加忌惮。
孙策就不一样了,见到孙坚尸首时,那崩溃的情绪还有乱了阵脚的行为,倒是让金茂放心不少。
“董卓!”
“我与你不共戴天!”
孙策仰天长啸,发誓要为父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