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赵无恤隐隐觉得,赵鞅,似乎是在为把自己推向前台做准备。
然而就在这时,沉吟已久的扁鹊却猛地一拍大腿,从席上站了起来。未完待续。
在一柱清晨的阳光下,他指点着光芒里的那些尘埃道:“先生请看,这阳光下的细微粉尘,是不是很多?其实。在看似纯净的空气里、清水里,到处充斥着这些东西,甚至还有更小的,肉眼无法看见。我称之为‘细蛊’,他们就是造成创伤后续病症的原因!”
当时扁鹊面色激动地说道:“君子可知道,此说解开了受伤者中,有的结痂好转,有的伤口溃烂死亡这一千古难解之谜!可谓是造福万民。功在千秋矣!”
膏,指心下的部位;肓,指心下膈上的部位。而膏肓主要是指疾病部位很深而且隐蔽。古人认为如果患这样的病,用药物、针灸等治法都不能起什么作用了。
“细蛊”,是赵无恤用来涵盖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称呼。
但医扁鹊入宫为乐祁诊治,却查明了他的病症。
一时间,扁鹊沉思了起来,用新近得知的“细蛊致病说”重新审视昨日为乐祁诊断时得出的结论。
“在成乡,葛、麻布制作成的‘绷带’,还有伤卒们的被褥衣物,要用滚水煮过,放在阳光下晒干,才能再次使用,这是为防止细蛊留存在织物上。医馆中,也要让人每日清理一番,关键位置还要泼上醋,防止疾疫。对于伤卒,叫家眷或青壮女子来细心照料,他们的伤口,要用掺了麻椒的浓盐水擦拭,谓之为消毒。”
“从字面上看,蛊,腹中之虫也。先生请看,器皿中本来只有食物,其余什么都没有,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却会发霉,这就是细蛊在起作用。一旦受过污染的食物入了人体。就会生出许多微小的虫来,引发腹泻、痢疾等病症。”
所以,他一度产生了留下扁鹊的心思。而赵鞅为自家人的性命考虑,也有此意。
赵无恤新设置的医馆中,除了重伤不治死了十余人外,其余轻伤的众人都挺过了危险期。一般而言,受创伤后的病死率,至少也有三分之一,在他这些措施的作用下,病死率低于百分之十!
据他观察。还有乐灵子透露,子阳其人,喜欢沉默着做事,一心致力于提高医术和侍奉扁鹊上。赵无恤虽然欣赏其为人,但几次试探,此人都油盐不进。
赵无恤就用这种通俗的说法,来对扁鹊加以解释。瞧着这位神医一边不断颔首,一边用笔认真在简册上抄录的模样,他一时间也感觉有些奇妙。
“有了灵子。以后子嗣难产什么的,就再也不必担心了……”
回到春秋后,赵无恤才知道,所谓的《扁鹊见蔡桓公》尚未发生,蔡国没有桓公,甚至连这个故事是真是假,都值得怀疑。而病入膏肓一词,反倒是八十年前,秦国的名医医缓为晋景公治病时所说。
但中医本来就是信奉经验主义的,所谓的邪气,所谓的体内阴阳,都是很抽象的东西,无人能验证。
他刚和赵鞅及大夫们商议完事情,出了殿门,便被双目放光的医扁鹊给拉住了。非要他再将昨日阐述的“细蛊说”再讲述一遍。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不过,想到灵子,赵无恤又为她感到默默的哀伤和心疼。
比如消毒,比如绑石膏夹板……
这一结合,所有人都懂了。
赵无恤咋舌,有这么夸张?
以后内有乐灵子,外有子豹,两个扁鹊的高徒在身旁作为御用医生,无恤觉得,光是赵氏人的平均寿命,都会提升一大截。
子豹不仅有些贪财,还有点怕死,他学医十六载,本以为已经学到了夫子的本事,那些疾病无法近身,能活到八九十岁。谁知今日一听,他才察觉到,世间处处都是能致命的“细蛊”,甚至此刻他的口腔、肠胃里,也密密麻麻全都是。
密集恐惧症一发作,子豹顿时满头大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连搭在桌子上的手也像是被烫着似的挪开了,生怕自己立刻患病死去……
但医扁鹊去意已决,明说了自己不会呆在晋国,也不会服侍赵氏。别看他现在很谦虚,笑呵呵的,其实据乐灵子说,他的脾气却倔得跟头牛似的,赵氏对于这位救命恩人,却也不好强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