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理除了储备的知识外,他的手艺更是大师级的水平。至少他在使用一号打铁炉的时候,没有哪个不长眼的铁匠跳出来质疑他的水平,又或是挑战他所制造出来的东西。
因为林文理曾经用那座简陋的炉子,大志铁矿的矿石,打造出一块钢条并且打磨过。他就用这支钢条,砍断了某个弟兄夺自八洲国军官的军刀战利品,让这个弟兄心疼了好几天。
那把简陋的钢刀随后回炉,摇身一变,变成了一柄铁铲的铁器部分,成了某个人手中的工具。用林文理的说法是,那把垃圾才没资格叫做武器,当铲子就好。
总之所有铁匠科的弟兄,都是用当徒弟的心态去仰望这位钢铁厂的总经理。并且在对方实际操作的时候,只要手边没有工作的人,都会自愿跑来打下手,或至少在一旁围观偷师。
而对于工字梁、滑轮组与铁链的耐用度,更是没人会怀疑。搞不好修复好的旧式水泥高炉淘汰了,这几样东西还能挪到新建高炉那边使用呢。
当然,工字梁不是钉在天花板上的水泥里,前后端还有另外两根工字梁撑在地上。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其负重能力。林文理不敢保证吊上百吨的东西,但几吨重的还可以。
等到弟兄们最后的检查完成,其结果一一向林文理这个负责现场的总经理回报,林文理再向苏涣请示。最终,在苏厂长的点头同意下,作业流程正式开始。
首先是炼焦炉点火。
粉碎煤炭与混合的前置工作,其实有一直在进行着。并且将处理好的煤料,送进焦炉储煤塔备着,只等正式开工。
然后……没有什么然后,炉子升温需要时间,这不是马上可以完成的事情,只能靠等。
整个作业流程更不是开关摁下,再慢步走到机器后头,就能看到出货。这时代的机器化作业,可还没到自动化生产的程度。
但毕竟事关重大,高炉是否能顺利出铁水,可是关系到林文理整个计划可信度的问题。
要是连这一步都做不到,哪怕那份计划吹得再漂亮,之后的部分也能放弃了。苏家老爷就尽早去安排其他钢铁厂的重建方案,而不是任由一个江湖骗子戏弄着自己。
要是顺利出产,那么就可以期待计划后续的部分了。苏涣不至于天真地以为事情总会如计划般顺利,但好歹也有了个大致的方向,不再是如一个多月前那样,茫然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