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过后,秋闱考试也结束了。
按照晋安王朝的惯例,要到初冬时节才会放榜。
所以这段儿时间,李青源时间上就比较闲。
秋雨还在下着。
不再是之前淅淅沥沥的样子,而是越下越大。
凉气也越来越重。
李青源站在窗前,看着连绵了十来天的秋雨,忍不住的摇了摇头。
马上就是秋收的时节,老天爷这般下雨,真是不开眼。
农民们辛苦了一年,就盼着这个时节呢。
如今……
李青源又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宫里,夜弘昀也在忧心这个问题。
晋安王朝的许多地方,都是秋雨连绵的,百姓们根本就无法进行秋收。
“皇上,臣观天象,秋雨暂不会停息。”司天监的大臣拱手说道:“臣提议,搭建祭台,祭天酬神,以求云开雨散,秋粮丰收。”
“准了。”夜弘昀点点头。
“父皇,除了要祭天酬神之外,儿臣觉得,还要像个办法,先把秋粮收了,否则时间久了,那些秋粮就要烂在田里了。”夜北昊露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来。
“那你们可有什么好的办法?”夜弘昀问道。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天没有说话。
这属于天灾,老天爷面前,谁敢说大话?
“父皇,儿臣有个提议。”夜北冥站出来,说道:“若是只靠百姓们抢收,一来人手不足,二来有不少人家秋收农具也并不足,很多是靠纯手工劳作的,这样下效率就会很低,时间耽搁的越久,秋粮的损失也就越严重,儿臣觉得,不如下旨让各大铁匠铺做些农具出来,然后派官兵们帮忙抢收,反正各地府衙官兵和常备军都有不少,帮忙抢收一两日也不会影响到治安问题的。”
“瑞王殿下说的有道理。”温敬山紧跟着站出来,说道:“俗话说,人多势众,自然效率就高了,能少些损失就是好的。”
夜弘昀点点头:“你们说的有道理。”
“李兴全,你立刻去拟定圣旨,就按照北冥和老定国公的主意,颁布道各州县去。切记,不可借机私贪,否则,一律斩刑。”
圣旨很快就颁布下去了,铁匠铺连夜开工,官兵连夜抢收,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
因为秋雨不断,抢收来的秋粮无处晾晒,有的已经开始发霉了。
温家商议朝廷之事,历来都是聚在一起的。
温老夫人,崔氏和周氏,别看是女流之辈,也是巾帼不让须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