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都是大白米饭和菜,什么包子馒头、豆浆油条、泡粉炒面什么的,没有。
或者有吃不到。
一般人家农忙时节就吃大米饭和菜,农闲时期,就喝粥就点咸菜。
现在虽然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但在农村乡下,吃不饱饭在青黄交接时期,还是存在的,所以农村家里面,节约粮食一直都是奉行的一个准则。
想当年三年困难时期,“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可是一句响当当的口号。
农忙的时候,就靠早上和傍晚的时间干活了,早上四五点就起来,干到八点回家,这个时候肚子早已饿的咕咕叫,必须得吃大白米饭填饱肚子才有劲。
等吃过早饭,再出去干到十点多,日头大了火辣辣的,就得回家歇着了,然后下午四点左右再出去,一直干到晚上七八点。
食堂里,许东民去帮大哥和老五把还热着的饭端了出来。
在这里,饭都是自己煮的,大概五六个人一组,领一個大大的长方形的铝盒子,编好号,然后自己淘好米放在那边,食堂烧锅炉的师傅会统一把它们放在一个大的容器里,很快就能煮好。
然后吃饭的时候,派一个人过去取过自己这组的铝盒,将饭划好均分成五份六份,自己分好就行。
菜的话,过来背木头的这些人,一般都以自己带的菜为主,当然食堂也有饭菜提供,那需要花钱买,素菜一般八分、一毛钱一份,荤菜就贵了,得三毛钱、五毛钱一份。
来这边卖力气背木头的,都是想着攒点钱,一天最多也就挣十几块,要是三餐都吃食堂,一天吃饭都要花去两三块钱。
哪里舍得。
所以大家都是以自己家里带菜为主,偶尔再花点钱,食堂里打打菜改善一下。
不过这个季节,天气太热,没有冰箱,家里带的菜,容易坏。
虽然大家带的,都是尽量能久放的,像萝卜干、豆子,炒点青椒,能放的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