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势必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调集更多的军队进行围攻,不仅如此还会有着更多的阴谋等待着赵元。
在战略上藐视对手,在战术上重视对手,这正是将帅之道。
赵元明白洪承畴代表着腐朽的士绅阶级,所以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做出开创性的决策。
但是赵元却丝毫不敢轻视洪承畴。对于这只老狐狸,赵元怀有十二分的戒心。无论这只老狐狸使用出什么样的歹毒狠辣的计策,赵元都不会丝毫感到意外。
但是战争毕竟是硬实力的比拼,至于计策与谋略无非是为了让硬实力更好的发挥。
为将者应当学会以己之长击敌之短,而赵元部的长处就是有着地形的优势。借助凤凰山的地形,与手下精锐的军队,义军能够大量杀伤明军。
至于义军的短板也是存在的,比如物资的补给问题。但是由于赵元能够在两界之间穿越,这一大劣势能够得到很大的弥补。
所以如果洪承畴指望着围而不攻,等待义军自然断粮。那样最终的结果必定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说实在的,赵元的心中其实也希望如此。只要能给他足够的时间去整合手底下的力量,明军真正的噩梦将会到来。
但是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如何去处理这些新的俘虏。
赵元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定要多种多样,目标便是适应复杂的情况。
对于这批明军,赵元并不打算直接将他们纳入队伍,毕竟现在军中的新兵已经足够多了,如果再次扩军势必无法消化,还会带来很多新的隐患。
因此赵元打算将他们编入俘虏营,先让他们服一段时间的苦役,并且对他们进行服从性训练。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教育也是必不可少。
赵元要让他们明白,他们之所以会感受今天的不幸,之所以会感受种种痛苦,都是因为那些老爷们的剥削。
有的时候即使人民遭受了极为残酷的剥削,但是在统治阶级长期的威压下,人民具备软弱性,因此不能团结一致地反抗老爷们的统治。
这也是古代几千年来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之一。赵元要革命就必须先从思想上革命,必须要广大地发动人民参与这一场伟大斗争,他的事业才能彻底地胜利。
赵元将工作简单地交代了下去,并且任命李登科为战俘营总管。
战俘营下一个阶段最主要的工作便是修建一个新的校场。
现在的校场容纳几千人的训练已经不够了,所以赵元早就打算派人重新修建一个新的校场,这七百俘虏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至于所需的材料,例如水泥什么的,对于赵元来说自然不是什么问题,他去现代一趟便能准备齐全。
却有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赵元的面前,那便是义军的立营建号。
只见赵元看向众人道:“诸位,今天咱们这一仗打得很漂亮,打出了当世强军的威风,就连威名赫赫的曹文诏都落荒而逃。所以是时候给咱义军立下一个响当当的名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