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几名医生站在周围,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今天坐镇急诊中心的是张涛,作为一位在职十年的神经外科医生,连他都不敢乱来,才三十出头的林凡凭什么来救人。
“交给这么个外人,到底行不行啊?”
“张主治呢?他怎么不来?”
“听说一看到电钻就逃了,正在救护车里发呆呢。”
“不会吧,这么没用啊?”
“这能算没用吗?哪儿有在大马路上给人开颅的?要不你来试试?”
听着远处不停传来的喇叭声,以及周围的指指点点,林凡深吸了几口气。
等他稳定了情绪后,便拨开了司机的头发,找准了钻孔的位置。
林凡先用小刀剃去了一小撮头发,快速打完麻醉剂后,再用刀片依次划开头皮和骨头外的骨膜。
等做出一个完整的开口,他便打开了手里的电钻,寻找好角度后,对准这一点钻了下去。
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动作也不拖泥带水,时间紧迫,容不得他想太多。
几声清脆的钻骨噪音过后,林凡放下了电钻,用纱布擦去了一些血迹。
由于没有了阻挡,一小块粉白色的物质,透过小孔进入到了林凡的视线中。
周围围观的人还以为,那位手持电钻,全身黑衣的人,正在想办法撬开金属架,准备把司机救出来。
可只有在现场的几位急救员才知道,这位刚过三十的男人正在做着他们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整个减压引流手术分成三个部分,首先是钻开颅骨,然后穿刺引流,最后固定缝合。
一般,外行人都认为钻开颅骨最危险,但只有内行人才知道,接下来的穿刺过程才最考验手术者的技术和经验。
周围那些医生自然而然停下了议论,屏住了呼吸,豆大的汗珠一滴滴从他们的额头滴下,现场静得只能听见远处此起彼伏的喇叭声。
即使在手术室内,脑室穿刺也有着一定的风险。
现在林凡手里没有手术室配套的各种仪器,为了提高速度,细节步骤也被简化了很多,所以,这些风险也会被无限放大。
一旦穿刺角度和深度有误,那很可能导致颅内出血甚至突然水肿。
真要出现了这些并发症,这些医生恐怕就要真的放弃了。
林凡拿起套有引流管的穿刺针,深吸一口气,缓缓将针头刺入脑中。
看着他手里的针头慢慢深入司机的大脑,那些急救员焦急的心被纠得更紧了。
有些人甚至双手抱拳,希望老天眷顾这个司机,千万不要出事。
林凡不断推进穿刺针,当他觉得向前推进的右手失去了阻力感后,便马上停手,拔出穿刺针的针芯,只见一滴滴无色透明的液体顺着引流管,从末端缓缓流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