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李国魁自师部赶回以后,就和三个班长探讨过如何有序撤离阵地,将部队带到四行仓库的问题。
犹豫再三,他没有向部下们透露一营实际上将被88师乃至整个国府作为一支孤军抛弃在敌人数面包围的死地里。
一班长朱胜忠的意见是可以好好打鬼子一下再走,他给的理由是小日本的海兵队一味的卖弄火力,轻敌骄纵,他们发现一排二排等友邻部队撤退一定会派出小股侦察部队前来搜索。三排就放这股小鬼子进战壕,近距离黏上去打他一个措手不及,也让敌人的重火力无从支援,弄死他们再走!
小日本一时半会儿搞不清楚状况也不敢追击,这样撤退反而安全。
二班长陈树生和三班长卢鸿信却不同意,陈树生给出的理由是如果日本人迟迟不派侦察部队过来,那三排反而会弄巧成拙,不如提前按照营长限定的时间和全营会和。
卢鸿信的说法更加简单直接:三排的老兵可能天不怕地不怕,可是新兵一旦看到友邻部队撤退自己被单独留下来断后,那恐怕立刻就着了慌,万一有人到时候乱跑乱喊,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出什么意外。
四个人参详了半天,李国魁本人其实十分倾向于朱胜忠的方案。只是陈,卢二人的说法也非常有道理,因此最后李国魁决定还是稳妥一些,放过这一次歼敌机会。
当然,李国魁说要在阵地上给小鬼子们留点儿纪念的时候,还是超出了这个时代普通军人的认知。
只有当李国魁口水唾沫星子一顿乱飞,费力八劲的解释过后,三各班长才若有所悟,朱,陈,卢三人复杂的眼神互相交换了一下,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原因,绝对不能在排长对面和他打仗,排长这小子……太毒辣了!”
损坏的十几支步枪又被找出来了,专门在工事和壕沟拐角位置做了充分的伪装,“无意中”露出的枪管彷佛还有留守的步枪手在那里盘踞一样。
手榴弹被临时改造成了绊发雷或者压发雷,碍于三排手头实在不宽裕,手榴弹数量不多,但虚虚实实也给小鬼子留了七八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