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是自己确实是胡人,另外一种则是迫于生计或者为了躲避战乱,而逃到匈奴去的中国人。
李哲属于前者。
这从他的相貌就能看出来,他生着一张匈奴普遍的圆脸,眉骨隆起,鼻翼肥大,嘴唇边的胡须和头有些浅浅的黄色。
为此,小时候,他没少被同伴讥笑过,说他是‘黄须奴’。
但在此刻,那些匈奴战俘眼里,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汉朝梦的代表和象征。
微微低头,看着一个满眼热忱的看着他,用着崇拜的眼神,膜拜着他的匈奴战俘,李哲感到了莫大的满足。
他很清楚,这些战俘在渴望着什么。
于是,他拿起放在自己面前的盘子里的一块麦饼,递给那个战俘,拍拍他的肩膀,说道:“夷入夏则夏之,加油改造,有一天,你的子孙或许也能如我一般,冠带羽服,做一个堂堂正正的诸夏之民!”
‘改造’这个词汇,是某个不知名的匈奴人明。
据说,那人是当今天子的夏夫人的陪嫁奴隶之一。
在来到汉室后,有感于圣天子的慈悲怜悯以及恩德,于是誓,要为做一个汉室忠奴。
在他的带领和感召下,当初的那批匈奴陪嫁奴隶,于是,将汉天子奉为神明,天天早晚朝拜未央宫,如在匈奴拜日月一般。
同时,他们还每天积极工作,认真学习汉室语言。
天子闻之,大喜,赐其为五大夫,还给他赐了汉姓汉名。
从那以后,‘改造’这个词汇以及其意义,就在少府内广为人知。
尤其是,马邑之战后,少府将‘改造’这个词汇,列为了对匈奴战俘管理和控制的基本原则。
像李哲这样的监工,都被培训和灌输过有关‘改造’工作的重点和要点以及主要思想。
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三条。
第一条:所有匈奴人,或者说所有胡人,都是有罪的。
因为罪孽深重,所以上帝,惩罚他们,让他们出生在没有中国天子雨露恩泽的四夷。
让他们被匈奴单于和贵族的暴政虐待和鞭笞,子子孙孙,都不得自由。
甚至还要被匈奴贵族,剥皮抽筋,极尽侮辱。
这第二条紧接着第一条的主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