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赵范表现出来的善意,一旦对方成为掌控江淮全局的主帅,那么他就有足够的平台可以施展拳脚。
只可惜,忠勇军和诸多昔日的弟兄已经不在,否则…
孟珙收敛起心中的杂念,抱拳道:
“承蒙大人信重,末将...有三策,可应对楚州危局。”
不仅有想法,还是三个想法?
尼玛的…
赵范压抑住内心的异样情绪,欣喜地说道:“哦?快说来听听。”
“大人可以暗中做好准备,引而不发。坐等大蒙古国攻伐圣教国。一旦战事不利,孙猛和刘坤二贼,必然会调集主力北上支援,我们可突然发难夺了楚州。
此乃,下策。”
赵范眉头下意识地一抖,这其实是他心中想到的一条路子,却没想到居然是孟珙口中的下策。
不由问道:“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此计甚好,为何却只是下策?”
孟珙哪知道对方的小心思,立马回道:“兵道之前,先有人道。末将听闻,孙猛此人在汉中时倒行逆施,行事百无禁忌。如非有刘坤此人辅佐,将他扶上摩尼教教主之位,恐怕早就死于乱兵之中。
以此人的偏激性情,谁也不知道他事到临头会做出什么疯狂的举动来。在腹背受敌之时,主动引蒙古军南下拉着我们一起完蛋,不是不可能的…
况且,战场瞬息万变,军中同僚和朝堂之上的局势,都可能是个意外的变数…种种情况,都可能对最终我们用兵的时机产生影响,导致功亏一篑…”
“这…”
赵范不由自主地点点头,转为问道:“那何为中策,和上策?”
孟珙自信地说道:“兵法有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大人可以现在就对圣教国进行打压,而且有现成的理由可以使用,即便是制帅大人知道了也不会多说什么。”
“你是说,以肃清摩尼教徒的名义,向圣教国发难,引发冲突?”
“不错,冲突一旦引发,便可发展成战争。我们只需要示敌以弱,将战争控制在一定的强度,形成僵持之局,时间一久便可以给对方形成我军不过如此的假象。
等到大蒙古国南下报复圣教国时,再主动做出退让姿态,必然会让孙、刘二贼更加心生懈怠,放心将主力调往黄河北岸抗击蒙军。
到时候我军全力发动,便有很大可能轻易击溃守军,收复高邮、楚州。”
“而且依此计行事,可以先入为主,叫大蒙古国知道他们才是趁人之危的一方。即便是我们伺机抢占了楚州,大义和人心也会在我们这一边。”
孟珙顿了下,补充道:“不过此计无法确定窝阔台需要多久才会动手,如今局势不定,若是一直维持战争又久久无法打开局面,恐会有人会对大人心生不满…”
赵范懂了。
圣教国物资紧张,无法长久支持大规模的持久战争,所以只需要让孟珙这样擅长领兵的将领带领数千精兵,就能够一直和圣教国耗下去。
这中策,无论在具体战场还是战略上,都极为有针对性,而且操作起来也不难。
确实非常不错。
唯一的变数,反倒是赵范这个未来的主帅,可能会因为引发战争和长期无作为,收到攻讦。
这不妥妥的下策么?
网站转码内容不完整,退出转码页面。或者下载无广告阅读爱读免费小说网站转码内容不完整,退出转码页面或者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