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源和刘洋本就是大学同学,还在同一间寝室内居住了四年时间。
这说明他们寝室之间的关系肯定很和谐。
否则以徐源早就直博的情况,恐怕当时就搬到了博士宿舍。
有这层关系在,哪怕徐源如今成了教授,也肯定不会在刘洋面前摆架子。
唐时宏对徐源和刘洋的关系自然是清楚的,因此这时候也并没有立刻讲事情,只是坐在旁边笑呵呵听着他们两人聊天。
差不多过去几分钟时间,叙旧叙的差不多后这才主动把话题转到正事上。
“接下来你的工作可不轻松啊,这两个纸箱都是筛选出来的论文。”说着不忘指了指桌子上那两个纸箱。
徐源听到这话才知道纸箱里原来是打印的论文。
经过筛选后还能有这么多,显然这次面向全球接收的论文质量很不错。
念头停留在这里,他接过话茬说道:“看来这次大会接收到的论文质量挺高啊。”
“整体水平确实超出了预料,里面甚至不乏一些海外稍有名气的数学家,马院士这几天可是非常开心。”唐时宏提到这脸上堆出的笑容也更灿烂。
原本借助这次数学大会,以指导的方式接收论文并在数学学报发表。
本来考虑的只是数学学报后面的期刊质量,想要保证发表的论文水平。
就算比不上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起码也要达到数学领域顶刊的标准才行。
否则依旧沿用之前的审稿标准,数学学报什么时候都无法成长为数学顶刊。
在外界数学家眼中,只能算作是一份数学水刊。
徐源刚提出这个建议时,马智明虽然表示同意,但并妹妹报太高期望。
认为就算有人投稿论文,质量方面只怕也不会高。
为此他甚至都做好减少数学学报期刊的准备,以此来确保期刊论文的质量。
避免和最新一期的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论文,前后水平差距太大。
但当真正临时增加编委数量,对接收到的论文进行初步审核时,才赫然发现无论论文数量,还是整体内容质量都远超预计。
丝毫不夸张的讲,以前审稿数学学报投稿时,压根没见过这种质量的数学论文。
正是看到这场数学大会对数学界的吸引力后,马智明才应该跑不掉了,届时也能为国内填补这方面奖项的空白。
威尔斯显然也认识这位代表,不过却没有丝毫要搭理对方的样子。
目光依旧落在徐源身上,苦口婆心的劝说:“总之我对你解决千禧年大奖难题很看好,希望某一天可以看到你领取百万美金奖金。”
徐源虽说眼下暂时没有,做好研究千禧年大奖难题的准备。
但作为一位被大家寄予厚望的数学天才,以后肯定会去努力尝试。
因此为了不让威尔斯这趟遗憾,组织好语言后他还是多回应了句。
“解决千禧年大奖难题,我想是每位数学家都会去追求的事情。”
“我自然也会对它们发起挑战。”
“并且我也很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威尔斯教授能为我的证明过程进行验证。”
几乎是徐源说完这些话的瞬间,威尔斯脸上的表情顿时被灿烂笑容占据。
情绪更是非常激动。
“太好了。”
“我就知道你肯定会去证明。”
“真希望这天能早点到来,相信届时全世界都会为你的成功喝彩。”
毫不掩饰此刻心情的对徐源讲了两句,接着想到什么又叹了口气。
“真是遗憾德利涅并没有参加这场盛会,否则我肯定会第一时间向他分享这份喜悦。”
对于德利涅教授,徐源自然也发出过邀约。
但从回复邮件中的内容看,眼下对方并不方便前来燕京参加大会。
其实数学年刊做的那些小动作,他多少知道些。
毕竟如今在数学界,他也是有着自己人脉的,不过他对此并不担心。
数学学报的崛起在他看来是肯定的,其他几家数学领域顶刊必须做好多一个强有力对手的准备,否则就有可能被学报取得位置。
他虽说之前和数学年刊合作了几次,成功让自己在数学界获得了地位权威。
而数学年刊也因这几篇论文,在数学领域首刊的位置上越发稳固。
所以他后面无论如何选择,都没有任何问题。
只能说数学年刊这波路走窄了。
不过德利涅虽然没法亲自参加数学大会,却会在卫星会议上露面。
也算是表明了态度。
念头停留在这里,徐源不忘对威尔斯说:“德利涅教授会在大会上出席卫星会议。”
接下来威尔斯和那位国际数学联盟,也都不在酒店大厅内过多逗留。
随即在酒店人员的引领下到房间休息。
后面徐源和马智明则又迎接了几位知名数学家,其中更是包括菲尔兹奖获得者,以及沃尔夫数学奖和阿贝尔数学奖获得者。
可以说无论从参会人员数量还是质量,都已经超过了上上届的燕京国际数学家大会。
临近数学大会召开的前两天,从全球各地区过来的数学家陆续到达燕京,加上国内有机会参加外场活动的数学生,仿佛整个燕京都充斥着数学的气息。
转眼时间来到周六。
上午盛大的开幕式在体育馆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更多人见证国内数学实力。
开幕式还进行特别报道转播,表演的节目更是经过了细心编排结合数学元素。
相关视频上传到网络上后,也得到了网友们的称赞祝贺。
而当开幕式结束下午时间,则是参会数学家最为期待的内容。
尤其是数论学家。
因为徐源将会由徐源进行首场报告,讲解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过程。
现场参会的人员基本都看过相关论文,对里面那些巧妙的证明方法思路,可以说是被深深吸引无法自拔。
都等着去听徐源的报告,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
内场足足四千多人的数学家,肯定没法聚集在一个报告厅听报告。
为此大会方面足足设置了十个主会场,会对徐源的报告全程实时转播,从某方面来说徐源这次也算是给几千人同时上课。
这种含金量十足的记录,只怕以后很难能有人将其打破。
就这样。
下午两点半。
各大主会场报告厅内,也都坐满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数学家身影。
至于徐源则健步来到主会场最大的报告厅,站在讲台上神情自然嘴角噙着淡淡微笑。
“首先欢迎各位来参加这场数学交流大会,今天我的报告内容是,通过两种改进筛法的结合,搭配群论数学分支方法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随着徐源简单说完开场白,接着也没有任何耽搁立刻正式开始自己的报告。
除了屏幕中早就准备好的演示稿件外,他还特意让人准备了写字板。
这样结合着讲解完成报告,使得几个主会场内的数学家很快便沉浸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