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幽幽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唐阀 > 第二十三章:王仙芝

第二十三章:王仙芝(第1页/共2页)

高骈瞪大了双眼,盯着刘行深!!可是老刘并没有理会,继续不紧不慢的解释道:

“陈敬暄这个人特别复杂,田令孜把他从家乡引入神策军,就引起了长安各大势力的关注…………”

通过刘行深的讲述高骈才知道,陈敬暄刚入长安,就落入了太原王氏的算计,他们以己经嫁给寿王(宣宗皇帝七子)的王氏女为诱饵,引陈敬暄成了入幕之宾。

然后以此要挟陈敬暄,让他为王氏效力,然后这一切又被刘行深知道了,于是陈敬暄又成了刘行深的半颗棋子。

陈敬暄这个人有点特殊癖好,不爱少女爱“熟女”,太原王氏为了搞定他居然在这几年,连续付出了三个己经嫁做人妇的王氏女。

“相当于田令孜白忙了一场,推荐的四个人选都不是他的人!?”

高骈这个时候有点不敢相信,堂堂的新任神策军护军中尉,居然被众人玩弄于鼓掌之间。

“其它三人可以确定不是田令孜的人,至于这个陈敬暄只能算半个。可能他出身于市井之间有点混不吝,太原王氏应该没有完全控制他。”

刘行深虽然交卸了一切职务归隐田园,但是长安城内的风云变幻,似乎都没有逃过他的双眼。

“圣人这种近乎儿戏的做法,是让一部分人高兴了,但更多的是伤了那些真正为国出力的将士们的心!!”

虽然听了刘行深的解释,但是高骈仍然没有开解心结,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包括刘行深都忘记了,真正维系大唐的是谁,“三球定三川”真正伤害的是禁军的军心。

大唐之所以还可以延续,是因为驻扎在关中、河东的神策军、虎贲军、十六卫禁军、的几十万精锐的大唐禁军!!

………………

………………

王仙芝,濮州(今山东菏泽市鄄城县北)人﹐贩私盐出身。

早年间因为私盐生意和黄氏三兄弟相识,和黄氏负责商队的黄揆更是相交莫逆。

但是黄巢出钱购买登州刺史之后,因为身份、地位的差距,王仙芝和黄氏三兄弟也是渐行渐远了。

以前王仙芝到曹州,如果黄巢在家,都是要亲自接待的,因为王仙芝是河南、河北、两道,最大的私盐贩子。

后来到登州后就基本上很难见到黄巢了,每次都是黄揆负责接待,但是随着登州出产的“新产品”越来越多,王仙芝见到黄揆的机会也不多了。

现在每次接待王仙芝的是黄氏负责卖盐的大掌柜。

“黄掌柜,五千斤普通海盐,一百斤精盐,给多少缗的新品配额??”

现在卖盐每年在黄氏的收入比例里面,连百分之一都不到,但是黄巢也没有放弃盐业的生意,反而在登州、莱州、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因为盐丁、盐工、都是极好的储备兵源,青州黄氏的盐工、盐丁、和大唐别的地方不一样,全部都是精壮小伙子,而且每月军训一周,每年集中军演半月。

盐丁、盐工、的收入、饮食,也比普通人好的多。

在淄青节镇内,最好的工作自然是加入镇军,如果考不上镇军,第二等的选择才是进入各种工坊(也包括盐厂)。

在工坊(盐厂)磨练个一、两年,再去考镇军。

而镇军退役的老兵也有两个去处,各县、乡、村、的教头,或者进入各大工坊,担任各级主管。

“两千缗的购买额度!!”

黄维是黄氏三兄弟的族兄,现在负责淄青节镇的食盐销售。

“哎!黄掌柜!!上个月黄揆大人给的可是,两千五百缗购买额度!!”

说话间王仙芝还递上了,青州新出产的游泳牌卷烟,并且细心用淄州产的火柴帮黄维点上。

“这个月很多工坊,都调派师傅到幽州,指导那边的新工坊开工。所以这几个月各工坊的产量都在下滑,相应的配额也会调底。”

说到这里黄维又吸了口烟,并且熟练的吐出一个个烟圈,接着说道:

“仙芝!咱们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关系了不怕告诉你,小郎君现在是幽州节度留后,以后幽州那边新品的产量,说不定比青州这边还要高,而且那边刚开始生产,知道的人不多,价格也比青州这边要便宜。”

王仙芝得到了黄维的指点后,忙交割了食盐,吩咐一半手下带着食盐和选购的新品,去河南、河北、诸州、县、散货。

自己带着另一半手下,急匆匆的往幽州赶去,一路之上王仙芝发现,和自己一样赶往幽州的盐枭、行商、不是一个、两个。

很显然幽州有新产品出产的消息己经泄露,王仙芝急忙甩开车队,带着几个武艺高强的护卫,快马加鞭赶往幽州。

黄杰在幽州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酒好也怕巷子深”,在淄青供不应求的各种新产品,在幽州生产出来后。

不说无人问津吧,居然会出现滞销!!!

黄杰急忙去信青州,要那边负责销售的各位掌柜,帮忙宣传一下,幽州的出产。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幽幽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u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