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落入吴军手后,除了袁州的清军想向下打吉安,连赣州的清军也想向上打吉安,因此吉安必须既要防北边,也得防南边。
“豹帅,职下是觉得殿下那个门人说的的确有理。”
在兵事上,高大节说一不二,韩大任不敢违背。但就是吴世璠鬼使神差的这封信,让他越想心里越慌,趁高大节还没出征,赶紧跟他报告一下。
韩大任指着山河地形图,难得的在兵事上向高大节解释起来。
一旦萍乡真的丢了,那清军就能长驱直入湖南内地,那湘东的醴陵、攸县、安仁就会危险,甚至衡阳都会面临清军兵锋。
我们派兵驻守永新,特别是要把兵驻在宜铺都(注:今萍乡市莲花县县治,民国之前属于江西吉安永新县),就相当于往荼陵(今茶陵县)方向插了一根针。
倘若萍乡没事,那我们在把兵放在宜铺都也没事,王爷也不能因为这个理由而责罚我们,因为这里本来就是吉安的地界。
倘若不幸,萍乡真的出问题了,导致湘东丢了。
那么永新的宜铺都,就是吉安的桥头堡。
进能攻打湘赣边镇要地荼陵,从而威胁安仁、攸县;退能扼守吉安西大门,保吉安一地平安,又能给这三万大军一条退路。
随后又像个老婶子一样,在高大节面前掰了手指头算起来账。
吴军从湖南带到吉安,仅有3万人。
但是,江西各地义军纷纷响应依附的人马,包括泰和、万安等地的大小义军加起来,有46000余人。(注:《清圣祖实录》中记录了韩大任投降后,清军在吉安一地招降的义军人数。)
其中高大节要带4000精锐到袁州去,除了驻扎各地外,还要留下5000人马在兴国,防止赣州突袭吉安,那么完全可以再拨个5000人,去永新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