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退兵。
是年,庐陵县罗、蓝、雷三姓,龙泉陈升,以及泰和、永新等地民众纷纷起兵,响应反清附吴(三桂)。
康熙十四年,韩大任攻入永宁县,当地义军纷纷接应。清廷知县杨显宗率清军守城抵抗,终被起义军战败,城破身亡。
韩大任接着又率部攻占永丰县。(注1:)
总得来说,那些一直以来被高大节所看不起的州县,以及战力低下、出身卑微的棚民军和当地反清武装,基本全都是身为副帅的韩大任出面来安置、安抚的。
可以说,没有韩大任,江西的“湖西道”(辖吉安府、临江府、袁州府),吴军就没那么容易拿下和守住。
韩大任这种性格和能力,是个优秀的佐贰官,但这也意味着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一旦身为主帅的高大节有什么意外,身为副帅的韩大任将无法掌握大局,带领大军寻求出路,只能困守一地。
历史上,就因为高大节抑郁而死后,韩大任拘束于吉安一地不敢突围。
甚至在被喇布的十万大军团团包围、吉安缺粮、士卒无食的情况下,在军中有猛士自请出城与清军一战,都被韩大任所不许。
麾下总兵鲁某不服,违令带百余兵丁出城,杀得清军大败,竟然把清军的营地大觉寺给夺了下来,吴军在大觉寺吃饱喝足,缴获颇多后,再慢悠悠地回城。
城中吴军见鲁总兵获胜,“不俟令,鼓噪而出”,直奔清军主帅大营——螺子山。
清军完全没有防备,被吴军突入中军,满清的简亲王喇布、将军希尔根、额楚等人仓皇弃营而逃,连象征统帅的蜈蚣旗都丢了。
吴军当着清军的面,在围城的清军帅营里大吃大喝,“入垒掠饮食,纵酒大醉,载捆而返”。
这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一次被人突入中军,夺取帅旗。
而且还是在重兵围城的情况下,被人突破中军,丢旗弃甲。
满清几个皇族统帅,喇布、勒尔锦、董鄂、尚善被世人称为“废物”,的确没有冤枉他们。
麾下有这么猛的官兵,韩大任都不敢拼命,反而对出城士兵予以严惩。
而他自己又没主意和胆气突围,只能血书求救于吴三桂。
后来,吴三桂调了马宝、王绪、陶继智各率3000兵马前来救吉安。
在吉安城外跟十万清军血战,清军三战三败,吉安城内的韩大任都提不起一点勇气,予以响应。
马宝等人无奈,自知无力解围,遂撤兵退走。
马宝等人退兵后,韩大任彻底孤立无援,但又不敢降清,最后决定突围。
在突围前,韩大任令军队向清军发射炮弹,未曾想竟吓得清军炸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