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这种东西技术含量高么?用的着这么高级的专家去研发?”薛志勤有些不解的问道。
薛志勤也是从基层干部一步步走上来的,对于农村的事情,还是非常了解的。
八十年代之前的农村,基本没有什么规模化的养殖场,家家户户都是会散养一些鸡鸭猪羊之类的牲口,穷养鸡,富养猪,养殖的数量也很少,一般也就是几只鸡或者一两头猪。
那个年代养猪也不许购买什么专门的饲料,很多农村的孩子都有过‘拔猪草’的经历,装上一大背篓就回家。然后直接就给小猪吃,那小猪崽也特别喜欢吃这些青草。
除此之外,玉米面,高粱面,压榨菜籽油后的皮,大量种植的红薯等等,都是喂猪的主要粮食。还有就是刷锅水,也就是泔水,兑着玉米面之类的喂猪。猪儿特别爱吃,吃完就睡觉。
后世的时候,有人说泔水猪是垃圾猪。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刷锅水,剩饭剩菜本身就有很大的营养价值,只要不是隔夜的,也没什么有害物质滋生。
加上在80年代的农村,粮食是多么的珍贵,即便是刷锅水,农民也是舍不得直接倒掉的。
这样纯用粮食喂养出来的猪,肉质和口感,确实很不错,很香,有一种油而不腻的感觉。
所以在薛志勤看来,饲料这种东西基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农村人都有一套自己制作加工饲料的方法,而且养出来的猪也是非常不错的。
其实薛志勤只看到农村散养猪的饲料生产,但是当养猪养鸡形成规模化,追求经济效益,那就必须要使用现代饲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