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五机部人才济济,下属科研院所的高级工程师教授之类的技术精英数不胜数,但真正能担大任独立承揽国家重点尖端项目的顶尖专家,其实并不多,而这个徐元明,可以说是张珍手下的‘爱将’之一。
这两天,张珍可谓是忙的焦头烂额,一方面,他前往医院,查看徐元明的伤势情况,还要和他的家属会面,帮助他们解决徐元明的医疗和日常照顾问题,另外一方面,张珍也去了机械学院进行了视察,组织这次事故的相关人员开会,分析事故的原因,以及后续的处理办法,并要彻底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所以直到今天,他才能抽出时间,听取孟广明验收团队的汇报。
“……经过我们团队的全面检验,认为许强负责的芳纶纸量产项目完全符合项目设定的要求,设备运行稳定,产品参数合格,他们的团队圆满完成了任务。”
孟广明拿着一份之前准备好的验收报告,当着张珍的面念了一遍,随后将这张签上了全体验收人员签名的报告,放到了张珍的办公桌上。
“好,很好!”听完孟广明的汇报,张珍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是他这几天来,听到的唯一一件好事,也让他身心得到了片刻的舒缓。
“许强他们这个团队,平均年龄基本都在二十多岁左右,三名核心成员都来自9304厂,其中许强专业是化工,另外两人一个是微电子专业的,另外一人原先是空军地勤的机械师,从我们团队对他们三人的评估来看,他们的专业水平都是很高的,尤其是创新能力,这次的芳纶纸生产设备是一条半自动的生产线,所需的操作人员也很少,这在过去的同类项目中,是很少见的,也是非常先进的一种设计……”孟广明正色说道。
一般来说,国内的绝大部分生产线,都是受到苏联援助项目的设计理念影响,本着简单,可靠,耐用以及维护方便的设计思路,相关的设备并不注重电子自动化,而这些通常是欧美发达国家的长项。
而许强团队设计的生产线,在设计思路上,显然更倾向于欧美发达国家设备的风格,在电子控制方面的应用很多,尤其是在核心设备上,安装了大量的温感探头和压力感应器,加之程序化的控制面板,使得工人能够很快上手操作,不需要长时间的培训。
“应该说,许强他们这些年轻人,创新能力确实是很强的,而且他们的设计思维和咱们国内的很多专家团队都是有很大差异的。”陈志涛此时也插了一句,只听他说道:“我第一次到设备厂看到他们的生产线的时候,确实让我非常的吃惊,在很多设备的细节方面,采用的技术都是很成熟的,这根本就不像一个新人团队的水准,完全就是厚积薄发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