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光殿臣杨玄辰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p>
建文帝摆了摆手,见到杨玄辰来了,脸上的笑容更甚了几分,“爱卿平身。”</p>
“耶律先生,方才所议之事你当如何?”他看向耶律赤问了一句。</p>
杨玄辰起了身环顾了一下四周。</p>
在场的不仅有鸿胪寺和礼部的人在,就连兵部户部的尚书都在,甚至连中书尚书省的两位大佬都在。</p>
就睡了这一会儿时间,似乎发生了很多事啊。</p>
他悄悄地走到户部尚书边上,小声问道:“江大人,方才你们都谈了点啥,能与我说说不。”</p>
见着是户部的财神爷问自己,江泽楷那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几句话便把刚才发生的事情笼统地概述了一遍。</p>
原来就在刚才,两国把退兵与通商的事情都聊得七七八八了,就等使团回去后落实了。</p>
你们谈都谈得差不多了,这会把我喊来有啥事啊?</p>
“陛下,耶律赤不日启程回华京,退兵之事定当尽力。”</p>
耶律赤说完后行了一礼,又朝着杨玄辰这边看了几眼,眼神之中略带了一些颜色。</p>
落在杨玄辰这边,直感觉这股眼神不是那么的友善,而且耶律赤身旁的朴国昌也带着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微笑。</p>
他心里咯噔一声,这两家伙不会把我惦记上,回去之后要给我使绊子吧。</p>
虽然心中有些许担心,不过气势上是不能输的,杨玄辰挺了挺身子,向他们两个投去了犀利的目光。</p>
“杨玄辰!”建文帝喊了他一声。</p>
杨玄辰立即起身快步走到殿中央行了一礼,“臣在!”</p>
“方才耶律先生说,这次的文斗甚好,而且说是你之前说过什么两国要在文化上多多交流。”</p>
“朕的意思是,今年秋天你带人去华京城,一是替朕恭贺金太后七十寿辰,二是加深文化上的碰撞。”</p>
建文帝的话直接把杨玄辰震惊了。</p>
我焯,这事让鸿胪寺和礼部去办啊,你找我这个少詹事干毛。</p>
再说去做文化交流,你怎么滴也得让李长留这个教育部长出面啊,我去算个啥?</p>
这时,杨玄辰转头把目光瞟向了李长留,可惜他这个老头子只在那捋着胡子笑眯眯的,一言不发。</p>
“臣……”杨玄辰的语气似乎有些不情不愿。</p>
“嗯?”建文帝眉毛一跳,脸色立即冷了下来。</p>
杨玄辰只得俯身一拜,“臣遵旨。”</p>
在场的大官们皆是对他投来了羡慕的小眼神儿。</p>
杨玄辰不仅在文斗上屡战屡胜,这会儿还能得此隆恩,这小子家里祖坟恐怕都要冒青烟了吧。</p>
待他回到江泽楷身旁时。</p>
“小杨大人,恭喜恭喜,贺喜贺喜,等这趟出使回来,绝对能加官进爵了。”</p>
杨玄辰听了却不以为然,甚至小脸变得比苦瓜还要苦。</p>
“江大人呐,您说说,我又不是国子监的也不是鸿胪寺和礼部的。”</p>
“让我这詹事府的人去北辽,这合适吗?”</p>
江泽楷一把捂住了他的嘴,“嘘,嘘,可别说那么大声,陛下让你去自有陛下的道理。”</p>
“这不还有半年多了嘛,到时搞不好还有什么变化不是?”</p>
被他这么一劝解,杨玄辰的心情似乎好了一些,他轻轻推开江泽楷的手,苦笑了一声,“走一步看一步吧。”</p>
北辽的使团与众位大臣再商议了一阵后,宫里的侍者们便托着一盘盘佳肴进了瑞光殿。</p>
接着便是稷下学宫的大夫和拓跋仲宣各自领了参加文斗的学子进了瑞光殿。</p>
“为了庆祝我大炎学子和北辽众学子在文斗上的出色表现,朕今日特设此宴希望诸位少年再接再厉!”</p>
建文帝说着举起了酒杯,眼神中流露出喜悦的光芒,“诸位,同饮这杯酒。”</p>
众人齐声,“多谢陛下。”</p>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建文帝提前离开了瑞光殿,走时还不忘叫上了杨玄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