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平时,卫如意说话,卫渊都是爱答不理,毕竟这姐弟俩自幼就斗,但自幼都对大姐心生敬畏。
倘若卫恕意真有个三长两短的话,张桂芬简直都不敢想象,届时,卫渊会是怎样的一个心态。
――
话说待卫渊刚回到京城,正准备回家看看自己的两个儿子,宫里就来人将他截下。
说是韩相、文相、张辅三人已经齐聚宣政殿。
官家也让他去,四人共议国策。
如今,整个大周朝廷,除了官家之外,就属这三人身份最为显赫。
来到宣政殿以后,照例,卫渊坐在一旁,先听三人之间的讨论,
“改制三十万边军是大事,稍有不慎,万一引起哗变,该如何是好?”
“韩相多虑,只不过是为了整合边军,更利于指挥而已。”
“军队编制改革尚是小事,这卫侯爷说,不仅要改编制,还要裁军,让一部分上了年纪的将士返乡务农;”
“还要在地方上招募青壮年,还要以年限制,凡招募士兵,只可在军中待十五年左右,十五年之后,由各地方指挥军事司统一安排返乡务农;”
“还有,要让各州县最高军事长官、诸指挥使,以三年为一任期,任期满时,由吏部、兵部、殿前司、枢密院共同审核,调任他州或者升任.”
“虽然在极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地方官吏做大、贪污等行为,只怕也不利于调兵遣将与敌作战吧?”
“.”
最后一番话乃是文相所言。
言外之意是,卫渊的想法与构思都很好,只怕施展起来,会事与愿违。
其实说实话,如果不是担心赵祯会不同意军改,卫渊压根就不会将地方长官三年一任这个念头提出。
或者是让各大禁军指挥使对调。
因为这样在一定程度而言,可能会影响卫渊的布局。
比如,种谔表示要依附卫渊,种谔实力来源于驻扎在延州一带的‘种家军’。
那么一旦让各大地方长官、军指挥使对调,这就变相的削减了种谔的权力,种谔一旦受到影响,卫渊在延边的谋划自然也会受到冲击。
只是不这样做,赵祯又不放心放权给地方长官与边将。
如今,吏部的意思,卫渊无法左右。
但是,兵部他能说上话,殿前司是归自己统辖,枢密院那边刚上任的枢密副使吴奎只要不搞乱子,这所谓的三年一任期一事,倒是可以搞。
在大周,地方官吏贪污受贿情况层出不穷,有一个极大原因,就是某些地方官吏自知,终此一生,都难以升迁。
要在这个地方为官做到死了。
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总会有些朋友,这些就是实力。
或被朋友所影响,或是想为自己谋点所求,渐渐有些地方官吏,就干脆做起了土皇帝。
卫渊提出的这个法子,也让韩、文二人眼前一亮,若是以延边为试点,真能推行下去,何止冗兵的问题可以解决?只怕就连冗官的繁杂,也能得到些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