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曲水流觥酒会结束,蔡邕和赵夫人正在内室里秉烛闲聊。
奶娘的声音响了起来:”老爷,夫人歇下了吗?“
"陈嬷嬷,进来吧。"赵夫人道。
”夫人,刚才服侍小姐安眠,发现小姐身上藏着一块玉玦。从没见过小姐有这么块东西,看着成色极佳,怕是价值不菲。“
陈嬷嬷说着,捧上一方白色丝帕,打开来呈上。”小姐不让我动,她用帕子包好放在枕头下面。我趁她熟睡,偷着拿来给老爷夫人过目。“
丝帕一打开,满屋生辉,是一方圆形的羊脂玉玦,晶莹剔透,在跳动的烛火下熠熠生光。玉玦用紫色的丝绦系着,还有同样成色的白玉带钩,看来是哪家公子挂在身上的配饰。蔡邕和赵氏夫人对视一眼,心里都不免紧张。赵夫人脱口而出:“夫君,我好怕鸿都门学里的市井后生看上了咱家的宝贝,私赠了信物。若是女儿不察,上当受骗,可不毁了终生?“
蔡邕何尝不紧张,他却不像夫人那样沉不住气。仔细把玉拿在手上反复端详,一面安慰妻子:”不会那样糟,和田羊脂玉,等闲难以得到。这必是个世族大家的公子所佩。“
”现今,市井中的商贾,宦官和外戚都不乏爆发户。万一是那样的人家,岂不糟糕?“
蔡邕不理赵氏,仔细把玉玦拿到烛火前细看。
突然,他有了发现,在白璧玉玦的背面,有四个精致的小篆,是出自《楚辞·九章·怀沙》篇的“怀瑾握瑜”四个字。
稚龄院的学子们都惊呆了,看见一向温雅贤淑的蔡家小姐红肿着眼睛,一脸疲倦加上委屈加上愤怒的表情到来,都觉得奇怪。
老先生今天是讲解诗经篇,看见自己最喜欢的女弟子如此狼狈,也觉得奇怪。来到她跟前,俯身问:“昭姬小姐,今天不高兴啊?”
话没说完,昭姬就开始抽泣,一发不可收拾。
在廊下的乳娘急忙冲进来,又哄又抱。先生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小姐不知是哪里得来的一块价值连城的羊脂玉玦,今早被老爷收走了。小姐难过得要死,就是不肯说出是哪里来的。老爷不放心,一会儿就要过来查问此事。”乳娘怯怯地说,她不敢说出来是自己告密。
先生微笑:“伯喈公是要奉皇命来教授学子琴技,不会是专门来查看的。”
正说着,蔡邕已经缓步进门。
他看见女儿脸上的泪滴,狠狠心,没有过去安慰。今早家里已经一场大闹,夫妻两人谁也没料到四岁的女儿竟如此倔强,就是不肯说出是谁送了她玉玦。赵氏夫人不放心,便催促蔡邕去学里查看。正好天子命他去授桐琴。于是蔡邕便来了。他故意晚到一刻,想看看女儿会不会一到官学就找那个送玉的人。
蔡邕看了一眼乳娘,乳娘轻轻摇摇头,表示一无所获。
扫视着房内七八个三岁到六岁的稚龄童子。女孩子居多,居然有五六个,男孩子只有两三个。
其中一个就是自己熟知的杨修。另外两个看起来很安静,也都像是士族子弟。
蔡邕坐下抚琴,先生挺惊讶,本来蔡郎中该是去青年学子那里授琴,怎么在稚龄园里弹起琴来?
弹过上阕,蔡邕忽然抬头问:你们谁送了美玉给昭姬啊?那玉贵重,不可轻易送人。
昭姬听见父亲猛然发问,头摇得像拨浪鼓,“没有人。”停了一下,又大声说:“我不说!”
蔡邕正在泄气。杨修忽然大喊:“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