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鲁先生,你还真是警醒的很啊。一如你们的周郎!对我主公心存防范。”诸葛亮虽然打着哈哈,却话里有话,暗含锋刃。
“诸葛先生,我可是一介书生,不是赳赳武夫,再说,这大江之上,我也无法反抗不是?当然有一丝担忧了”鲁肃埋怨道。
“那子敬也不该把亮想成是投降卖主之人吧?”诸葛亮似笑非笑。
“唉,算我说错了,可是孔明你仔细想想,你和曹操还是有些渊源的。你妻子的姨父是蔡瑁,如今可是曹操的座上宾,听说不日就要到许都任职。你投曹,连引荐之人都有了,怎么没可能?”鲁肃见诸葛亮不快,索性把话挑明。
“子敬差矣,大丈夫在世,当以天下大义为先,上报知遇之恩,下抚黎民众生。靠裙带攀附,非我琅琊诸葛氏家风。”诸葛亮回答得斩钉截铁。
鲁肃笑笑不答,心里暗想,都说诸葛亮娶黄氏女是利用妻子的家势和人脉。难得他还有这份雄心。
见鲁肃不说话,诸葛亮把青梅酒倒出烫在小炉上。
“子敬,说笑归说笑,正经的,你家都督不是和曹操也有渊源?听说曹操曾是周郎父亲为洛阳令时的下属。怎么周公瑾不去侍奉曹孟德,而帮着江东少主呢?”
“我家都督是奇才,有王佐之资,他和先主公是总角之交,曾登堂拜母。辅佐东吴顺理成章。像我家都督这样的才华和人品,焉能侍奉汉贼曹操,和贾诩,程昱这样的老头子为伍?再说,我们都是庐江人或者富春人,这长江以南本就是我们的家乡。我家都督的夙愿就是建立一个像楚国那样的太平盛世。可孔明你可是齐鲁之子,不是归顺曹操更为合理么?为何背井离乡,追随居无定所的刘豫州?”鲁肃道。
“嗯,既然周都督不肯委身枭雄,亮自然也不肯。自诩有管仲乐毅之才,能三分天下,为何要屈居人后?”诸葛亮舀了一勺酒倒在鲁肃的碗里,也给自己添满。心中暗想,我追随曹操何时才能一展我一人之力立一国的能力?刘备虽然落魄,把一个落魄之人扶上九五宝座不是更显我旷世之才么?鲁肃真是脑袋不够灵光。
“孔明也认为该天下三分?”鲁肃兴致一下子就被提了起来,这三分天下的理念和自己的‘榻上对’十分吻合。
“哈哈,那不然呢?难道还有别的办法能稳定天下?三足鼎立,两足则不稳。一足则不立”孔明笑道。
“先生说得极是,正合我意。只是公瑾,唉,在这一件事上,总是和肃意见相左,弄得主公举棋不定。”鲁肃一仰头,把青梅酒一饮而尽,用袖口擦了擦嘴。双眼盯着诸葛亮,仿佛遇到了知音。
吱扭吱扭的摇橹声传入船舱,诸葛亮向外看看,已经看不到两岸的灯火,四周漆黑一片,白雾茫茫,不知是不是到了江心。
鲁肃也探头一看,有些吃惊:“孔明,这雾气这么大,若在大江中心被风吹翻了船,可要出大事啊,”
“子敬,为将者,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你难道不知,大雾之太天必然无风。若有风,则雾气早就被吹散了。也怪了,既然你们东吴缺箭,为何周公瑾不想想办法呢?”诸葛亮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
远远传来若隐若现的丝竹之声。飘在雾气弥漫的暗夜之中,若地府阴曹之声般诡异可怖。
“孔明,这是要干什么啊?你怕是离开曹营很近了。这要是和曹兵遭遇,我们俩死无葬身之地不要紧,只怕耽误了孙刘联盟之大计”鲁肃严肃地说。
“子敬且安心,看我今夜为我家主公立下头功,也让你们都督不要小看了我们”诸葛亮哈哈笑着,把碗里的青梅酒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