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幽幽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公瑾英年录 > 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第2页/共2页)

许都司空府的后花园,曹操和荀彧正在喝茶。

“文若,你看见蔡昭姬了么?蔡伯喈的长女,才华横溢,容貌姣好,可惜在漠北这十多年,竟然变化如此之大。”曹操咂着嘴叹息。

“主公,匈奴人风餐露宿,自然肤黑面糙,衣饰粗犷。回到许都精心调养,再换上江东丝绸,便会光彩照人。”荀彧是很讲仪表品味的人,身上清一色的吴郡丝绸或是蜀地织锦。还带着香囊。

“唉,女人如果看上去像个男人,即便再有才,怕也无甚吸引力。”曹操叹息,“本想接了蔡昭姬回汉,老夫就供养她一辈子,现在倒不知如何是好了。”

荀彧暗笑,原来曹操本想纳蔡氏为妾,这在喜欢人妇的曹孟德本是常事,看来蔡琰的美貌不再,他又后悔了。可怜蔡琰还一心一意地想要报答曹操的营救之恩呢。

“主公不必为难,找个小官把她嫁了,不就行了?更何况,也许不用主公操心,她自己就寻到了情郎。”荀彧笑道。

“文若何出此言?”

“此女知恩图报,已经让其妹蔡贞姬南下江东,寻找周郎,周瑜暗恋蔡琰日久,说不定还真能劝得他归附司空你呢。”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冬天就到了,冬至那天,孙瑜在太守府里排宴,邀请了当地士绅一起共渡冬节。

周瑜夫妇自然不能少,而且以周瑜在丹阳郡的威望,很多士族大家就是冲着周瑜才来参加孙瑜的冬至宴会。

冬至过后,丹阳就将“入九”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按照丹阳郡的风俗,从冬至日算起,每进“一九”都要喝一碗鸡汤,这是丹阳人特有的进补习惯。豆腐,汤圆,饺子,羊肉还有赤豆饭基本就是丹阳郡人的冬至饭标配。

周瑜身穿一件深紫色的直裾长衣,外加羽白色紗衣,革帶束衣,錦帶掛劍,頭戴进贤冠。身旁的小乔穿着墨绿襦裙,下著藕色紗裙,裙長曳地。神仙眷侣般的两人一出现在太守府邸,就吸引了全部目光,无论男宾还是女客。大部分的目光在周瑜身上,也有一部分男人的眼光锁定了周瑜身边的小乔。躲在屏风帷幕后面的女宾们喳喳议论,“小乔夫人长得还行,这穿着打扮可是够差,真心配不上玉树临风的周都督。。。”“就是,她家就是个当地富绅,也不是什么世族大家。气质上就输了周都督好几倍。”

小乔的脸涨红了,妇女们议论的声音明显已经传到她耳膜。周瑜本来和她并排而行,忽然他伸出手,紧紧握住小乔的柔荑,携手而前。

酒过三巡,众人兴致正高,

忽然有人高喊,“太守,吴郡有人送来东西给太守。”

大厅里立刻安静了下来,就见大门口出现一队侍卫模样的人,每人手里都抱着大漆食盒或者铜盒,那些铜盒下面还有暖炉煨着。

为首的一个侍者年纪颇老。一进门,也不看孙瑜,径直走到周瑜面前说:“中护军一向可好?太夫人甚为惦念。差我们给中护军送来冬至的吃食。望中护军能近日回吴郡看望太夫人。”

按照吴郡的风俗,冬至就像过年一样重要。要喝冬酿酒,吃冬至团,品酱方等等。

来的侍卫们把食盒铜盒呈上打开,里面鲭鱼蹄髈、冷盘热炒都有,还有香浓馥郁的酱方。酱方是酥烂的大块五花肉,先腌、后煮、再焖、最后蒸,烹制颇为繁琐。最后还有吴郡特质的桂花冬酿酒和冬至团,冬至团是在冬至日前一夜,磨粉为团,以肉糜、菜果、豆沙、萝卜丝为馅精制而成的。

吴郡的烹饪细腻精致,这些用心做的食物一登场,倒显得孙瑜的宴饮有些粗陋了。大厅里充满了香气。让在座的众人无不垂涎。

太夫人送来的冬至饭只给了周瑜,来人并未问候孙瑜。尽管孙瑜是孙坚的亲侄子。

孙瑜倒也没觉得有什么,每年这个婶娘也不会对自己特殊招呼。

他好奇的问周瑜:“公瑾,这是怎么回事?婶娘突然慰问你?还巴巴地差人奔波几百里送来冬至饭?”

周瑜叹了口气:“太夫人每年如此,冬至饭一定会送来给我。只是今年我不在吴郡,她居然还送。”

吴太夫人自从入冬以来,身体就越来越差。常常卧床不起。

孙权屡次前往探视。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太夫人深切地意识到自己的时日无多了。

她看着留着落腮胡子的孙权,这个故意把自己的外貌弄得比实际年龄大很多的儿子,心中对他有着深深的忧虑。

孙权从小生活在大哥孙策的阴影下,心思深沉,喜怒不形于色。

作为母亲,她更多的关注长子孙策,小儿子孙匡,当然还有小女儿。中间的孩子不论是帝王之家还是平民百姓,都多少会被父母忽视。

孙权有着明显的中间孩子症候,他多疑又自卑,却又和自大与专横交替。

最糟糕的是他常常口不应心,明明心里记恨某人,嘴上却显得亲密无间。不到他忍受不了,他是不会暴露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的。

这种现象常常出现在中间孩子的身上,因为这些孩子很怕犯错,让本来就忽视自己的父母留下更坏的印象。

孙权也渴望建功立业。与其说孙权有和孙策一样的雄心大志,不如说他更渴望别人的认可,母亲的认可,臣子的认可,民众的认可。认可他是和其兄长一样的不世之才,天选之人。

然而作为母亲,吴太夫人太了解阿权,他斗心眼,耍权谋,搞平衡御人之术,孙权绝对要远胜孙策。

而论攻城杀伐,开疆扩土,甚至守住领地,孙权都远逊其兄。

内政虽然稍好,也未见得有多么出色。

现在的局势,曹操早晚是江东的巨大威胁。而东吴境内,能力抗曹操的,只有周瑜。

孙权对周瑜的心情是复杂的,这点吴太夫人深深懂得。

她不认为阿权有什么错误,无论是谁,坐在主公这个位子上,不可以相信任何人,对亲兄弟还要提防,何况一个才华横溢,心性高远的“仲兄”呢。

她所考虑的是如何在自己余下的不多的时日里,紧紧把周瑜捆绑在江东的战车上。同时又要把这绑绳的一头攥在孙权的手里。

几次三番地开导孙权,对周瑜要笼络和提防兼备,让他从心里觉得是江东的主人,但是也要有随时可以制约他的办法。

孙权还是太意气用事了,毕竟一个二十六岁的青年,无论蓄多少胡子,也还是年轻易冲动的。

听说周瑜被恶吏吕壹折磨羞辱,太夫人十分担心,这些折辱会让周瑜成为断了线的风筝。

所以她极力地劝说孙权,才有周瑜相对惬意的丹阳谪居。

孙权早已知道蔡贞姬和周瑜的接触,从他自己的眼线和孙瑜的密报中,也知道了周瑜在丹阳的一举一动。

也是太夫人的极力阻拦,孙权才忍着不与干涉。

“阿权,下个谕令,让阿瑜回吴郡来过冬节如何?”吴太夫人看着前来探病的孙权,弱弱地说。

“母亲,公瑾戴罪之身,随意回吴郡,怕子民和大臣们不服。尽管公瑾和我孙家渊源甚深,却不好网开一面。”孙权道。

“阿权,阿娘来日不多了,有好多事想嘱咐公瑾。你相信阿娘,这件事很重要。对你,对江东都至关紧要。我不嘱咐阿瑜,以后见到你父亲和你大哥,我如何交代啊。”

孙权沉默不语,心中暗想母亲还是不信任我,以为没有周瑜的辅佐,我就不能光大江东基业?

可他嘴上却不愿违逆病中的母亲。“阿娘,孩儿遵命,派人悄悄把公瑾接回来看望阿娘就是。”

“阿权,要尽快去办。”

出于对孙权的了解,吴太夫人不相信孙权真的会接周瑜回吴,至少还要催促多次,周瑜回吴郡才有可能成行。

于是她命人精心制作了冬至饭食,骑快马给远在丹阳郡的周瑜送去。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幽幽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u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