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病势一来就牵延很久。
吐血的痼疾还没好,又感染了风寒。孙瑜谨遵周瑜的督令,按兵不动,让士兵进驻到麻保二屯的山上屯田。又四处寻找麻保二屯的水源。一晃一个月过去了。孙权还没有得到丹阳郡的任何消息。
孙权心里嘀咕,这次的飞白书事件,对周瑜和自己的关系是个巨大打击。
周瑜自己提出去丹阳协助平灭山越人,孙权细细想来却并不欣喜。
他固然对周瑜的能力是放心的,只是觉得这整个过程完全不是周公瑾的风格。
虽然他们彼此没有明说,但自建安八年以后,周瑜曾不只一次地说过,以后再出征,都由主公挂帅,他自己做前部大督。
这表明了是要把战功和威名都留给孙权。谁不知道,公瑾做前部大督,作为主帅的人兵不血刃只要坐等捷报就行了。
那时的周瑜真正是把自己当成了哥哥伯符,因为以前打江东时,周瑜就时常是孙策的前部先锋。或者两人各领一支兵马,左右攻击。
而这次,周瑜问也没问他这个主公,就请命去了丹阳。
公瑾在丹阳是有人脉和根基的。当年他任春谷长时,颇得当地的士族乡绅拥戴,普通百姓也对周郎喜爱有加。而且现任丹阳太守孙瑜,虽然是自己的堂弟,却视周瑜如恩师一般。对周瑜言听计从,唯他马首是瞻。
他们在一起,会不会。。。孙权烦恼地摇摇头。心里另一个声音说:你太多疑了,周瑜是你的仲兄,在兄长的陵前曾经立过誓言,生死无悔,永固江东。你这样的猜忌,只会让公瑾哥哥寒心。
正在书房里来回踱步,神色呆滞的孙权,早已经被吴太夫人仔仔细细地观察了很久。
“权儿,你是不是在担心公瑾?”
母亲的突然到来吓了孙权一跳。
“见过母亲,已经一个月了,既无捷报,也无例报。。。这不是公瑾的风格。。。我是有点担心”孙权低声说。
“是啊,你既然担心公瑾,派人到丹阳看看不就全清楚了?”
“母亲说得是,听说西面黄祖又不老实了,蠢蠢欲动。派武将去,怕公瑾多心,我们这里也离不开。还要防着黄祖。文官么,母亲看我廷上的文官,自张子布以下,谁有那个胆量到前线去?还是这么危险的前线。”孙权叹了口气。
“明日廷议之时,询问一下百官么。说不定有个人愿意去呢?”